雖然被業界冠上「烏鴉」、「空頭總司令」的稱號,還因此收到恐嚇信,要他不要再唱衰台灣房市;但看到景氣出現反轉,再等一陣子就房價可能會下來,張金鶚說,自己如果這時候不站出來說話,就太不道德了。
從○三年以來,台灣房地產已經連續走了四年多頭,尤其在國民黨取得政權後,多數人看好未來兩岸的發展,任誰都不會相信,景氣會有轉差的時候。因為這樣的預期心理而壓寶○八年的狀況,更是從一年多前,就已經開始。
也就是在這樣一片看好聲中,在張金鶚所做的房地產市場研究中,第一季發現房地產景氣領先指標開始下滑,到了第二季需求量下來了,一直到第三、四季,研究數據所呈現景氣反轉訊號,愈來愈明顯。
四月二十四日,他更指出,「用所得基礎分析房價的模型來說,目前房價已有三八%是泡沫,與一九八七年至九○年的房市泡沫化過程相似。」
公布這些數字,讓張金鶚得到了「烏鴉」、「空頭總司令」的稱號。
對於市場給他冠上的稱號,張金鶚認為,那是在指涉他的研究是由意識形態在主導,刻意要打壓這個市場,要大家不要相信他的研究。「我並不是為了要讓房市不好,才說不好;這不是你要它下來就下來,數字跑出來就是這樣了,一翻兩瞪眼,是沒辦法操作的。」
張金鶚選擇讓數據結果說話,並不是無故當起烏鴉。
主持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房地產景氣動向調查」十年,以及經建會「台灣住宅需求動向調查」五年,同樣的方法、同樣的調查,在○三年SARS過後,他第一個喊出房市景氣出現綠燈,「當時很多業者都喊『對啊!』為什麼這次就說我是唱衰房市?」張金鶚的質疑點出了,其實賣房子的人應有其立場,上了門的生意,不願被一句「唱衰」話給壞了好事。
原本在去年底,看到銀行已經對小套房降低貸款成數,他認為銀行的緊縮政策對房市泡沫有抑制的效果。但是從年初立委選舉,一直到總統大選後,大家對於景氣好轉的預期心理,鼓吹著已經形成的房市泡沫繼續長大。而且他也聽到銀行的房貸政策將要放寬的消息,於是他不得不提早提出警告。
張金鶚說,這段時間很多房子開始交屋,而很多自住客在景氣一片看好聲中,怕房價愈來愈高,也按捺不住開始進場,剛好提供本來有壓力的投資客解套的機會。「房子到最後是自住客在接手。」明明看到景氣出現反轉,再等一陣子房價就可能會下來,張金鶚認為自己如果這時候不站出來說話,就太不道德了。
作為一位研究台灣房地產市場二十幾年的學者,張金鶚關心購屋者的處境,更甚至於市場對他的觀感,這和他過去的研究經驗著重在社會面的議題有關。
張金鶚就讀中原大學建築系期間,就對都市更新做了很多研究。畢業後,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碩士,論文更以台北市萬華區柳鄉都市更新計畫為題。這個台北市最早的都更案,他曾參與研究調查。當時他利用暑假回到台灣做調查,提出都市更新不該拆除重建,如何利用小塊零碎發展社區,和人類學者討論意見領袖參與的問題,都是比較偏向社會面。
一九八○年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他回到台灣,一度對自己的生涯打算是,先在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書一年後,再到公部門內政部營建署國民住宅組服務一年,之後到產業界累積一年的實務經驗,然後再到國外念書。只是在他到國泰建設、太平洋建設應徵時,表明自己只做一年的態度時,最後沒有應徵上,計畫因而稍作改變。
不過,一九八三年他就到賓夕法尼亞大學都市區域計畫系攻讀碩、博士,這時張金鶚開始做計量經濟。原本學建築的他,從藝術、設計,轉到要做數字研究,其實是挺痛苦的。不過他的研究以應用為主,走實證研究路線。相對於美國房地產的研究比較偏向金融面,張金鶚認為台灣產業的脈動還是很重要。一九八七年回台,他到政大地政系任教,開了一堂「不動產概論」,為原本出路僅局限於公部門,或當代書的地政系學生,開啟了一扇通往房地產業的門。至今二十年來,這堂課仍由張金鶚教授,每個學期他帶學生參訪業界,從建設公司、仲介業,再到估價事務所,讓學生可以跟得上產業界脈動。
雖然被部分業者稱為是烏鴉,不過,在房地產業界,多的是被張金鶚教過的學生,所以對於房市實際狀況,他掌握得很清楚,而不只是關在研究室裡做研究。張金鶚不認為,產學之間要如此對立。
近來,張金鶚在籌辦一個「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要把全球華人在房地產界的經驗匯集起來,未來可能更進一步開一個華人不動產的EMBA,讓產界業準備接班的第二代來上課,同時授予國外學位,也算是將來房地產業經營者的養成訓練所。
被視為對房市提出警訊、放聲唱衰的烏鴉,張金鶚自己的買屋哲學又是如何?對此,他說,「買房子不是買價格,而是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