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業將入主台灣航業?這個問題似乎比中國石油、中華郵政的正名更敏感。交通部身兼主管機關及陽明、台航的大股東,竟扮起反購併的「白衣武士」,動機及專業性皆令人質疑。
二月九日,經營貨櫃船的陽明海運,以及散裝船的台灣航業(簡稱台航),突然宣布一項策略聯盟,以一股台航換一.三五股陽明的方式,雙方發行新股,並交叉持股。此舉將稀釋台航原股東的持股比率,並牽涉政治藍綠角力、上市公司董監改選,引發市場一陣錯愕。
策略聯盟 稀釋中航持股比
首先,同是散裝業者的中國航業(簡稱中航),一年多以來已經在市場買進台航二八.八五%,去年也參加台航股東會,禮貌性打過招呼。台航即將在今年董監改選,原本中航的持股比率已超過第一大股東交通部,沒想到殺出程咬金,陽明與台航的股權交換,將稀釋中航持有台航的股權比率,明顯是針對董監改選布局,也使得中航在台航的股權低於交通部加上陽明的勢力。
其次,最近各界正為了中油、中華郵政的正名活動,吵得不可開交。如果中航今年入主台航,雙方公司名稱頗為「敏感」,似與民進黨如火如荼推動的正名運動大唱反調,加上中航董事長彭蔭剛長期與國、親兩黨交好,他既是香港前任特首董建華的妹夫,也是二二八事件時,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之子,是否因此身分敏感,影響到兩家公司的整併?十分令人好奇。
最後,台航與陽明的大股東都是交通部,並掌握過半數的董監席次,雖說兩家在法律上都已民營化,但董事長仍由交通部派任。目前陽明董事長黃望修,是總統陳水扁台南一中的同學,和民進黨交好;台航董事長黃仁宗,是兆豐金董事長鄭深池在長榮航空時的部屬,此次陽明與台航的策略聯盟,不禁令人懷疑背後動機,以及誰在主導?
根據陽明表示,換股可以增加經營的綜效,換股比率也經過專家計算。不過,看在專家的眼中,陽明和台航的交易仍有疑點,換股比率也有待商榷。
追求綜效 不符合專業判斷
第一,雖然台航的淨值低於陽明,但台航在台北市精華區擁有值錢的土地,財務報表未列出明細,外人難以評價。
第二,台航擁有的巴拿馬型船近年來增值一倍以上,租金收益也相當好,光是土地及貨船的增值,就可讓台航每股淨值多二十元左右,又高出陽明不少。
第三,台航的散裝,和陽明的貨櫃業務,客戶結構差異大,陽明的散裝業務比重極低,兩者不容易有經營上的綜效。
陽明與台航的換股,據資深法人及研究員表示,「除了兩者的股價成正比以外,無論從產業前景、每股稅後純益、或者經營綜效來看,台航的股東是吃虧的一方。」
由於策略聯盟案來得太突然,在二月九日台航的董事會上,民股董事良茂建設代表陳春銅大為光火,對於換股比率頗有意見,開會氣氛鬧得很僵。
而中航也不是省油的燈,二月十二日買下大報頭版,質疑交通部既是主管機關,又是大股東,主導陽明與台航策略聯盟,有球員兼裁判之嫌。此外,中航當天仍持續在市場上加碼台航,決定力戰官股。
精通購併程序的律師表示,根據公司法第一五六條第六項規定,台航與陽明部分換股的行為,僅需董事會同意,不需經過股東會。更有人指出,交通部促成此項交易,好比「白衣武士」(White Knight),在購併案件中,幫助公司派抵抗外力入侵。
中航發言人楊克禮表示,中航認為換股比率不合理,且交通部同為台航及陽明的大股東,應迴避表決此案,中航將號召台航其他小股東,共同爭取權益。
這次官股積極抵抗中航入主台航,模式和原則與過去大不相同。在辜仲併開發金時,財政部的態度是「股權大的說話」;在去年中信金插旗兆豐金時,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說服民股董事辭職,保住公股優勢。
但此次中航是公開從市場上買進,而且買了不少台灣銀行賣出來的股票,官股直到情勢不對,才在匆促之間聯合陽明,稀釋中航在台航的持股比率,明顯是以爭奪股權為優先,而置股東權益於不顧,決策過程鑿痕累累,背後的動機令人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