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金控四十億元私募案由索羅斯基金集團旗下的QE國際全數認購,每股價格十五元,低於上回新橋集團及野村證券的十八元,跌破所有外資眼鏡,這樁私募案是否真的流於「削價求售」?
這句話當場讓所有人臉色都不好看,台新金主管想的是「資本適足率不足,怎麼辦?」而瑞士信貸主管心也涼了半截,想著「手續費收入落空,不就白忙一場?」所幸,最後一秒鐘條件終於敲定,著名的國際炒家索羅斯旗下QE International(L)Limited(QE國際公司)決定提高價格,以每股十五元認購,雙方總算都鬆了一口氣。
QE國際是量子基金集團(Quantum Group of Funds)的成員之一,其管理人為國際知名的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台新金控在取得這四十億元資本挹注時,董事會也通過以每股十八元,現金增資六十七億元給台新銀行。
資金慢半拍 中東金主讓賢
完成這兩項增資後,台新金控資本適足率(CAR)維持在一○五%,雙重槓桿比率為一一八%;台新銀行的資本適足率(BIS)則提升至一○‧四三%,總算讓整體財務結構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這次共有八家外資參與私募案,包括三家歐系公司、三家美系公司、一家日系公司,以及來自中東的投資人(推測為阿布達比投資局,同時也是台股第二大外資)。據了解,原本中東基金的出線機率最高,只差臨門一腳,不過,考量資金恐難於二十七日迅速到位,再加上QE國際最後一刻提高價格,遂由索羅斯基金集團得標。
消息人士透露,QE國際以勢在必得的姿態將一切準備妥當;除最後一刻宣布願意加碼至每股十五元外,其實,○六年十二月中旬QE國際就已經向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申請投資案,為的就是可以符合台新金控要求二十七日資金必須到位的條件。
然而,私募答案揭曉後最讓外界質疑的是,上回新橋集團與日本野村證券共三一○億元的私募案,兩家集團都是以每股十八元為基準來參與增資,但此次卻降至每股十五元,台新金控會不會讓步太多?抑或是台新金控價值大幅跌落?
美林證券投顧總經理程淑芬雖然不願對個案發表意見,不過,她認為,私募基金願意接受三年閉鎖期、以純投資的方式認購,所追求的就是報酬率,因此通常企業自然得折價發行,這是很平常的情況,否則投資者直接從市場上購買即可,無需參與私募案。
這次籌資每股僅十五元成交,等於折價了一八%,不過,台新內部對於這個價格卻「還蠻滿意的」。
吸引買家 折價很平常
仔細分析,索羅斯花了四十億元購買台新金控普通股,但卻有長達三年的閉鎖期,期間的變數卻不少。第一,台新金控○五年、○六年都虧損,最快要○七年才能獲利,而索羅斯最快得等到二○○八年年中才可能拿得到股息、股利;第二,台新銀行日前已宣布賣出一五○億元不良資產,呆帳損失約九十六億元,目前還在考慮是否要一次認列,倘若改採分年攤提的話,又將影響到○七年獲利,而分派的股息、股利就變得更少;第三,彰化銀行與台新金控正準備洽談換股比例,以目前台新金控財務狀況而言並不算好,和彰化銀行談換股比例也占不了便宜,甚至還可能吃虧,這是更大的變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參與私募的八家外資中,有四家具有保險公司身分,只不過最後因為進度慢、複雜度高而作罷,但這也透露出台新金控有意與外商壽險公司合作,為未來成立壽險公司鋪路。
吳東亮過去曾任新光人壽董事,十分了解壽險公司的魅力所在,同時,也下過功夫、做過功課,因此台新保代的銷售業績一向比同業平均值還高,獲利在同業間也很不錯。未來若成立保險公司,從上游掌控到下游,設計出專屬於台新的商品,憑藉著未來銀行的廣大通路、數千名理財專員,加上壽險公司擁有龐大的可運用資金,將是不可忽視的一項經營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