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收購日月光,幫助台股輕鬆跨越今年新高,同時再次提醒投資人台股的投資價值。如果日月光成功下市,投資人應把焦點放在被迫賣出日月光的共同基金,會轉進哪些電子股。
在消息公布後第一個交易日,台股上漲七十點,總市值增加一七二四億元,巧合的是,台股所增加的財富,大致就等於日月光在台灣的總市值,就算是日月光下市,台股投資人也等於賺到一個日月光。
台股正站在歷史的轉捩點上,從渣打收購竹企、捷普收購綠點,到日月光,外資的收購正一步步地推高股價,溢價幅度從二成到四成之間,幾個大案子很清楚的把台股價值端上台面。
台股的價值 外資最清楚
二○○○年以來,外資流入約三.五兆元買進台股,同期間,台灣流出五兆元購買海外投資,粗估外資加上大股東,至少掌控台股近六成籌碼,散戶持有的股票不多,拉抬股價十分容易。有趣的是,目前融資還停留在低水位,融券張數卻超過百萬張,創下歷史新高。
與亞洲股市相比,香港的本益比將近二十倍,中資金融股本益比動輒三、四十倍,淨值比三到四倍;台灣則停留在本益比十三倍的水準,像台塑集團、電信三雄等,淨值比都不到二倍,而台灣在傳統製造業、科技業有許多龍頭級的公司,在中國有完整的布局,絕對是「中國題材」最有力的跳板。
管理層收購 溢價低不為奇
因此,現在日月光收購價三十九元,雖然是五年來高價,但相較前一天收盤價,溢價不到一○%,香港惠理基金管理公司經理人David Chen直接投下反對票。他認為封測產業明年相當看好,矽品股價率先創新高,日月光的溢價卻一成不到,對投資人不公平,他認為經營層的決定顯示「公司治理」有問題。也有亞洲科技基金經理人放話,「如果日月光來香港上市,大家以後還碰得到,對張家的印象分數很差。」
許多日月光的外資股東是共同基金,這類基金不能投資未上市公司,一旦日月光要下市,基金只好被迫賣出持股,長期投資的心血功虧一簣,不願具名的基金經理人形容是「日月光張家吃牛排,只讓投資人喝湯」。
遠東大聯台灣旗艦暨科技基金經理人李友千則認為,日月光的案例不像是LBO(leverage buyout,融資收購),牽涉到引進新的經營者介入,通常必須較市價多付三到四成的溢價;日月光比較像是MBO(management buyout,管理層收購),也就是經營層自己買回公司下市,經營者不變,因此不會有太高的溢價,就這樣的角度,收購價還算合理。
以台灣的股市生態,正好提供購併者天時地利人和。以日月光為例,今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可達四元,假設明年配發二元現金,以收購價三十九元,殖利率仍能達到五%。而私募基金必定舉債購併,自有資金不到三成,融資成本約三%,光是日月光配發的現金股息,就足以支付舉債購併的利息成本,更不要說景氣往上,如果日月光整併後改赴香港或大陸上市,還會暴賺大筆價差。
對於日月光的投資人,只要董事會通過後,凱雷的團隊會再確認價格,接著召開臨時股東會,依照規定,只要二分之一以上股權出席,出席股權的三分之二通過,也就是說,只要三分之一股權通過,收購案就會成立。
從日月光的大股東結構來看,包括香港商微電子,轉投資公司福雷、J&R Holdings,以及張家的持股,共計有二七.二%,此次收購案的投票,應是十拿九穩,日月光大約在半年後會下市。
下市釋出資金 電子股受惠
現階段,電子股投資人最熱門的話題將是,當日月光的基金投資人撤出資金後,同樣是科技類股的資金大約有七、八百億元流出,被迫重新選擇標的,除了同類的矽品、力成、京元電、超豐、剛掛興櫃的福懋科技以外,包括台積電、聯電、DRAM族群、IC設計的聯發科,以及組裝製造的仁寶、廣達、緯創,還有無線通訊的正文都有可能。
另外,具有自有品牌價值的友訊、合勤,尤其是友訊在歐洲及新興市場布局已久,本益比約十一倍,高貴不貴;宏碁、宏達電、華碩等品牌公司,明年的展望也不錯;還有手機零組件的毅嘉、可成、美律、大立光、飛宏等,都有機會搭上基金加碼的列車。
在電子股之外,金融股亦是私募基金來台狩獵的焦點,包括第一金、兆豐金、合庫、華南金,甚至於碰到倒楣事的中信金、開發金,也會隨著台幣升值、政策開放而受惠。至於傳產公司,今年已經有摩根士丹利直接投資部門買進中鼎,也有多家營建業者借殼上市,更有大陸台商趁機吸納沒有負債,市值二、三十億元的上市櫃公司,等待投資大陸上限放寬後,將大陸業績灌回台灣、借殼上市,在沉寂了六年之後,台股將整軍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