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閣揆高分貝的提出各種主張,例如,閣揆敲鑼打鼓的宣稱:我國對外應該稱為台灣逗點ROC,但是,在一番朝野攻防之後,總統清清楚楚的說,這種稱呼是不恰當的。
有人說,這個案例顯示總統對於閣揆有所不滿;後來甚至傳出閣揆可能會被撤換的謠言。總統與閣揆的這種互動模式是好是壞,其實,中國的帝王術可以回答之。
皇帝的產生是由血統來決定,所以,有可能出現資質頑劣的皇帝;因此,帝王術理論的建構者比現在的民主時代,更需要考量如何避免昏庸的領導者的獨斷之害。中國帝王術找到的法門是:要設法讓皇帝集結眾臣的智慧,因為「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由此觀之,中國帝王術有一個弔詭之處:這個專制時代的產物其實深具民主精神,而且也能為商業世界的領導統御提供金科玉律。
如何集結眾智呢?漢朝治國理念的建構者賈誼提出底下言簡意賅的原則:「明主者南面而正,清虛而靜,令名自宣,命物自定。」「令名自宣,命物自定」相當於告訴皇帝:在決策的預備階段,皇帝不應該表示意見,要讓底下的人充分表示意見;等部屬暢所欲言之後,再做裁決。換言之,在上者「必使民唱,然後和之」。
「南面而正」表示明主要顯示出他的權威而且態度要莊重,部屬才會樂意而且慎重的提出意見。「清虛」表示明主胸中應該沒有成見,方能裝進部屬的意見;「靜」則強調明主心情要寧靜方能仔細聆聽與研判部屬的意見。
以現代的術語來說,賈誼相當於寓民主於獨裁之中:雖然決策的最後階段由皇帝獨裁,但是決策的預備階段則採用民主原則。有的皇帝會用肢體語言把這兩個階段劃分開來:在他坐著的時候,大家可以肆無忌憚的攻防;可是,等他站起來,表示他已經有結論了,再多嘴,那就是大不敬了。
帝王術告訴我們幾個涵義:其一,領導者不應該太早出招!領導者在沒有表示意見或有所決定之前,一個部屬再怎麼尖銳,最多只是會與其他的同僚衝突而已,並不會有犯上的問題。如此便可以保留相當大的空間供自由討論,以集結眾智。
其二,領導者應該避免把部屬之間的攻訐,視為是針對自己;換言之,要保持「公親」的立場,避免「公親變事主」。
其三,一個好的部屬的必要條件是:必須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才可以讓領導者見識到各種意見、反應之後,決定出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部屬如果選擇明哲保身,相當於把領導者推到前線,置領導者與整個團體於險境:因為領導者如果一時不察說錯話,由於缺乏轉圜空間,可能會被迫蠻幹到底!
從帝王術的角度,最近閣揆與總統的互動應該可以當作典範:閣揆在總統沒有定調之前,高分貝的提出自己的意見,其所引發的攻防事實上可以讓總統有較多的餘裕從制高點審度情勢,以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張明宗作者為中央大學產經所與經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