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女子團體射箭在奧運奪下銅牌後,男子團體射箭也為中華隊射下銀牌,一時之間,射箭成了熱門運動項目,不少人重拾對射箭的熱情,也有家長紛紛讓小孩學習射箭,看來射箭大有潛力成為繼跆拳道之後的流行運動。
箭神俱樂部同一個時段約可容納二十人左右練習射箭,分A、B兩隊,到周末,人更多到得在樓上金石堂書店看書等候。本身就是射箭教練的施照洋說,店開了十六、七年,就屬最近人氣最旺,會員從三歲到七十歲都有。
學員激增
器材昂貴 學習射箭所費不貲
台北市射箭委員會每年都會舉辦青少年夏令營,教練袁萬李也說,以前每年大約只有三十多人參加,今年八月中的營隊一下子多了兩倍人數,愈來愈多的家長要讓小孩來接觸射箭。
早年射箭一直是上流社會的娛樂,一九六○年代左右,由一群台大醫生引進台灣,之後才逐漸普遍化,不過相對於其他球類、田徑運動來說,射箭器材還是屬於高貴一族。
以箭神俱樂部來說,入門者一個月只要交一千五百元,就可以無限次使用練習場的弓箭練習,只是很多上班族玩了一、兩次後,就會忍不住去買上一把造形優美的弓,就算不常用,擺在家裡看著也開心。
在中部代理射箭器材進口的榮騰貿易公司經理曾天福就說,一套入門弓至少要兩萬多元,好一點的比賽弓要七、八萬元,一桶箭十二支也要兩萬元左右,「剛開始射的時候,箭會用得很凶,不是飛上天就是挖地瓜,等到技術變好時,又會屁股開花(後箭射到前箭),」曾天福笑說,「但是怎麼算,還是比打高爾夫球便宜啦!」
在台灣玩射箭的人不多,中華民國射箭協會估計,一般的玩家大約有三千多人,而擁有選手資格的不過數百人,曾天福就表示,平均一年大約只有一百多人跟他買全套的弓箭,「這個市場真的很小。」
市場不大
但不少選手具奪金實力
雖然生意不好做,但曾天福接觸射箭運動已有二十多年,「現在這些選手或教練,我都是從小看到大的,要幫他們配箭選弓,還要隨著年齡調整。」除了做生意之外,他對這個行業也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
射箭對很多人來說相當陌生,而台灣能在奧運中奪牌,更是出乎國人的意外。但是,「台灣射箭選手真的有奪金的實力。」
長期訓練國家級選手的教練袁萬李就說,射箭在台灣發展了三十多年,到九七年就開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袁叔琪就曾經拿下亞運的金牌,而連續三屆的世界盃,台灣也闖出二銀三銅的佳績。其間也曾經請過美國箭神哈地與韓國籍教練來集訓,但整體實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是在九九年,體育學院一批射箭選手畢業後,回到各級學校培養基層選手開始,花蓮、埔里等都成了台灣的射箭重鎮,人才逐漸多了起來,也造就出像陳詩園、袁叔琪、王正邦等高手。
施照洋的女兒施佩宜,從小耳濡目染父親教射箭,自己也是複合弓比賽國手級的選手。弓箭依射法不同分成複合弓與反曲弓兩種,後者是奧運指定比賽項目,但複合弓也是世界盃等大賽項目。
施佩宜解釋,「對一般人來說,複合弓比較輕、容易入手,適合無法天天練習的社會人士;而反曲弓操作比較困難,若一星期不拉,往往要花上一個月來調整體力。」練射箭可以讓孩子練臂力、眼力及專注力,施佩宜就說,她原本有七百度近視,練了十年後,減輕了兩百度。
難度不低
有心學習者需長期訓練
不過因為一把弓的重量大約在二.五至四公斤左右,長期使用者若操作不當很容易造成運動傷害,所以袁萬李對上門求教的學生或家長一定會仔細詢問學箭的目的。他說,如果孩子只是羨慕電影《魔戒》、《羅賓漢》裡面神勇的射箭技巧,想來玩玩,他就會建議先使用印地安弓,當成休閒運動玩玩就好。
但若是想將射箭當成長期運動,甚至參加比賽,就先要有以時間換取成績的心理準備。教練先得找出學員習慣使用的「優勢眼」(一般人習慣以右眼為主看東西),並先以粗橡皮筋每日彈拉數百下練習臂力,最後依學員身高、體重搭配不同重量的弓、不同長度的箭。這樣練下來,至少要花上一年的時間才能大弓一拉,射出幾十公尺遠。
但是袁萬李表示,這項運動在北部比南部難推行,「北部的父母普遍不重視體育,往往國中之後就不讓孩子再練習,所以北部的練習場也少得可憐。」
這次奧運得牌後,射箭運動一下子熱門起來,但袁萬李認為,未來能否持續蓬勃發展的關鍵還是在國家政策,「學校要培養射箭是很吃力的。」
射箭器材不是正規體育用品,所以學校往往得另外籌錢,一個射箭隊至少要八套器材,三個年級就要二十四套,每套平均五萬元計,最初至少要準備一百二十萬元,再加上比賽費用一年也要十幾萬元。袁萬李語重心長地說,「以前參加世界比賽時,都是學生自費,得了獎牌也沒有鼓勵。」
奧運得牌若能夠激勵台灣的射箭環境變得更好,這才是喜愛射箭的人衷心的期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