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指數大跌千點,甚至回到年初的起漲點五八九○點附近。然而去年SARS時,台灣加權指數最低點在四○四四點,換言之,目前大盤的指數還相對於當時的指數上漲五成左右,但個股股價表現卻較大盤不佳,箇中原因值得探討。
對於多數人而言,心中不免有遺憾之怨,但這兩次的大跌卻不見得每一家公司的股價表現會一樣,有些不僅失守年線的成本,甚至於目前的股價比去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當時的股價低,由於去年SARS時,台灣加權指數最低點在四○四四點,換言之,目前大盤的指數還相對於當時的指數上漲五成左右,但個股股價表現卻較大盤不佳,箇中原因值得探討。
市場資金自動聚焦
新掛牌公司易乏人問津
當大盤目前還在年線附近作整理時,過去大家耳熟能詳的好公司其股價早已失守年線,但大家卻不察,如鴻海、台積電、華碩、廣達、聯發科、宏碁、廣明、台塑及中華車等,不要以為長期投資就可放心,此時投資人得趕快去思考一個問題:為何這些公司的走勢會跟不上大盤的腳步?
事實上這些公司這樣的表現並不完全表示今年獲利不佳,但有些卻是因為市場資金動能未流入所致,就以近期來觀察,四月十六日集中市場及上櫃市場兩者總成交金額達二二三七億元,但電子股卻占了七成以上,是近期電子股占大盤比重最高的一天,其中光面板五家公司就佔了三七○億元,佔大盤比重高達十六‧五%,若將LCD(液晶顯示器)及半導體成交金額作統計,兩者成交金額共達八三四億元左右,占了大盤近四成的比重,而目前市場上市上櫃掛牌家數高達一千一百多家,兩兆雙星的產業就吸走了市場多數投資資金。
當大盤處於多頭市場時,對其他公司股價或許未有太大影響,一旦大盤急速下跌時,市場個股就會有流動性不足的現象發生,前面所提及的公司具有高知名度,或許股價下跌時,保守的投資人會進場投資,但如是新上市上櫃或乏人問津的公司,恐怕股價跌幅就不是市場所能預期的。
一旦成長優勢不再
小心獲利會被大幅拉回
一些因過去獲利高成長而享有高本益比的公司,一旦成長優勢不再時,反而須當心獲利是否會大幅拉回,例如IC(積體電路)設計業的威盛、矽統、瑞昱及創惟,以及數位相機業的華晶科及天瀚等,而因薄型光碟機價格競爭,使得廣明第一季獲利大幅縮水,股價因而從兩個月前的兩百元跌到目前不到三位數。
此外,這些過去高成長的公司其本身配股率也相當高(如:廣明九一年年度股票股利十元),使其股本瞬間膨脹,但日後若獲利無法跟上,則表示每股盈餘就易被大幅稀釋,籌碼也較零亂,當然股價就易被市場作修正,又由於高價股不是所有的投資人都買得起,因此一旦這些成長優勢不再,而子股也跟著一起縮水,財產縮水效應恐會加倍。
去年年底美元與台幣間的匯率為三十三‧九七八元,但到了第一季季底時,匯率已來到三十三‧○二元,台幣相對美元大幅升值了○‧九五八元,這對於外銷的上市上櫃公司而言,當然會受到一些影響,尤其電子業的中下游如主機板及筆記型電腦業等,其產品利潤已相當微薄,業者只能藉著大量訂單讓整體獲利提升,加上產業已趨於成熟,因此像是精英、微星、神基、建碁、寶聯在獲利縮水、本益比也下降的情況下,跌破四○四四點時的價位也不就令人意外了。
股價一再意外修正
僅憑印象操作會吃大虧
近期大陸的宏觀調整政策的確讓全亞洲股市都受到波及,部分的中概股股價也都遭修正,但非中概股股價也慘遭修正,前者非投資人所能預期,但後者卻是可防範,最怕的是投資人一味地用過去印象來投資,但卻不知過去的表現並不等於未來的表現,股票市場宛如社會的縮版,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一旦企業獲利趨緩或衰退時,投資人就應該懂得汰弱換強,否則在效率的股票市場中,股價終會反映企業應有的價值,而您的投資財富也會馬上跟著反映。
去年年底美元與台幣間的匯率為三十三‧九七八元,但到了第一季季底時,匯率已來到三十三‧○二元,台幣相對美元大幅升值了○‧九五八元,這對於外銷的上市上櫃公司而言,當然會受到一些影響,尤其電子業的中下游如主機板及筆記型電腦業等,其產品利潤已相當微薄,業者只能藉著大量訂單讓整體獲利提升,加上產業已趨於成熟,因此像是精英、微星、神基、建碁、寶聯在獲利縮水、本益比也下降的情況下,跌破四○四四點時的價位也不就令人意外了。
股價一再意外修正
僅憑印象操作會吃大虧
近期大陸的宏觀調整政策的確讓全亞洲股市都受到波及,部分的中概股股價也都遭修正,但非中概股股價也慘遭修正,前者非投資人所能預期,但後者卻是可防範,最怕的是投資人一味地用過去印象來投資,但卻不知過去的表現並不等於未來的表現,股票市場宛如社會的縮版,各行各業競爭激烈,一旦企業獲利趨緩或衰退時,投資人就應該懂得汰弱換強,否則在效率的股票市場中,股價終會反映企業應有的價值,而您的投資財富也會馬上跟著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