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曾請辭中華商業銀行董事長,不過,他隨即欽點自己的人馬高繁雄接任董事長,此一相關人事案財政部卻迄未核准。主管機關的疑慮到底是什麼,王又曾不做董事長,改做總裁,又打什麼主意?
對於老爸的決定,王又曾最鍾愛的兒子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得意地說,他苦勸父親兩年,今年已七十八歲的老爸,終於因為體力大不如前,決定讓專業經理人出任董事長。依他的看法,最好能夠賣掉中華銀行和友聯產險的股權,拿回現金,老董事長才能快活過日子;否則以中華商銀集團持股達七五%,公司每賠一元,王家等於要賠七毛五,既然自己經營不會比較好,當然就應該賣掉。
王令麟建議賣掉中華銀的想法,王又曾不見得同意,也不可能馬上執行。倒是王令麟在六月間把自己所有的董事長頭銜逐一辭掉,換上「集團總裁」名號的做法,王又曾倒是十分認同,七月間立即跟進。王又曾、王令麟兩父子如今都不再掛著必須接受公司法規範的「董事長」頭銜,但是,兩位「集團總裁」對公司的影響力卻依舊存在。
財政部緊盯 王家董事陸續辭
論及王又曾對中華銀的掌控,無論他的職稱為何,實質影響力迄今恐怕還是無可取代。獲王又曾欽點,已於七月十八日經中華銀董事會通過,接任董事長大位的原總經理高繁雄就說,對他而言,「這只是工作換個頭銜而已,實質上並沒有太大改變。」
過去兩年,財政部金融局始終堅持要求王又曾家族退出中華銀董事會,增加外部人士進入董事會。早在去年六月,中華銀就曾同時有兩名董事更換法人代表,而且換掉的董事剛好都是王家第二代,分別是嘉新食品化纖(簡稱嘉食化)法人代表由王令台換成黃金堆,東展國際法人代表由王令可換成都彥豪;其中,黃金堆又因為個人因素,一個月後再換由前華僑銀行常董、曾任財政部賦稅署長的侯伯烈上陣。
一年後,到了今年七月,連王又曾的太太王金世英(嘉新食品化纖法人代表)也把中華銀常董職位辭掉,換由前福建省主席吳金贊出任。這個調整使得中華商銀九席董事中,原由王家擔任董事法人代表的四席,在一年內換掉三席,只剩王又曾還固守常董席次。
董事會調整緩慢 財政部不滿
然而,中華銀董事會結構調整,不僅距離金融局理想仍有距離,調整速度緩慢,更讓中華銀的重大人事案難以通過金融局的審核。其中,王又曾欽點高繁雄接任董座,人事案獲中華銀董事會通過近一個月,迄今就還未獲財政部核准,致使中華商銀目前董事長仍由剛接任副董的吳金贊暫代,同時,該公司在經濟部公司登記資料的董事長欄上,目前也仍寫著「暫缺」二字。
類似的情況去年也曾發生。去年七月中華銀前任總經理陳份年屆七十四申請退休,同樣是王又曾欽點當時的執行副總高繁雄升任總經理,但是,人事案送進金融局,一審就是兩個月,直到九月間才獲准通過。而且金融局核准前,還要求高繁雄簽署一份改善承諾事項,約定其接任後必須逐季呈報改善進度,並由金融局逐項評核。
相關人士透露,這項改善承諾事項金融局內部原本要求王又曾也要連署背書,後來是金融局高層打圓場,才只由總經理一人具名簽署。
中華銀內部認為金融局是把該公司當成「壞學生」在管。但官員卻認為,陳份雖是台灣銀行出身,專業能力沒問題,但是在其擔任中華銀總經理任內,中華銀內部專業經理人「服從性高過專業性」的問題嚴重。因此,中華銀內定高繁雄升任總經理時,金融局才想出用訂定改善承諾計畫的方式,給專業經理人壓力,希望中華銀能夠加速改革。
不僅給專業經理人壓力,金融局還「口頭」要求中華銀必須在一年內更換董事會成員,增加外部人士比重,以利公司營運體質改善。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壓力,王家上下兩代才在過去一年內先後退出中華銀董事會。
至於對王又曾請辭董事長,官員和王家第二代口徑一致,均表示金融局絕對沒有要求王又曾請辭。不過,對王家第二代所言,王又曾已決定交棒給專業經理人,官員還是存在著「服從性高過專業性」的疑慮,因而對高繁雄的人事案才考慮再三,遲未核准。
公務員文化 比公營行庫還糟
事實上,就算王家真心誠意想找專業經理人經營中華銀,也不容易找到敢接的人。王令麟和目前在中華銀消費金融部擔任經理的弟弟王令僑都說,過去幾年,王家一直想找形象好的專業經理人來管理中華銀,但是,相中的人選不是立即被其他財團高薪請走,連談的機會都沒有,就是幾經接觸,不敢接受聘任。王令麟自己也說,老實講,要進中華銀,確實得要有些勇氣。
王令僑甚至直率地說,八十七年他以工讀生進入中華銀工作,剛開始他還覺得成為中華銀員工很光采;一年後,他成為正式職員,出門總是把識別證反著戴,深怕別人認出他是中華銀員工。
一個由單一家族完全掌控的銀行,為何會落至如此田地?一位資深金融界人士分析,王又曾是金主出身,所以開銀行做放款,對擔保品一向講究,而且因為集團出資逾七成,所以銀行大小事,不論放款審查,甚至剛開業時有人開玩笑連「買掃帚」,都要董事長批。
正因為老闆事必躬親,造成中華銀主管事事請示,員工根本不思要如何替公司賺錢,只想到要保住自己的飯碗。這位人士說,公務員文化一旦養成,中華銀變得比公營行庫還沒有效率,主管事事不敢決定,決策全部推給老闆,因此景氣轉壞,股市、房市行情重挫,中華銀根本來不及反應,壞帳因而急速攀升。
打呆帳不如預期 逾放比居高不下
根據金融局公布的資訊,到今年七月底為止,中華銀的逾放比率為九.三五%,在新銀行中只比泛亞、中興兩家銀行略佳,若與由信合社升格成的商銀比較,中華銀的逾放比甚至比中部的聯信商銀、北部的板信都差,只比高新銀行佳。
儘管中華銀財務報表數字並未吊車尾,尚居中後段,但是,金融局官員卻對這些財報數字存有許多問號,因此,官員透露,過去一年要求中華銀改進的事項,甚至比一些後段班的銀行還多。
其中,要求中華銀減少承受擔保品即是其中一例,官員指出,銀行把不良資產承受下來,放入資產項目,只是隱藏問題,並未解決問題。中華銀去年上半年密集承接許多擔保品,即引來金融局的關切。此外,中華銀處分不良資產採分五年攤提損失,也使得財報無法即時反映銀行經營體質。
因為金融局關切,過去一年中華銀努力處分承受的擔保品,一年內餘額少了二十億元,目前剩下四十餘億元,小心謹慎的高繁雄說,明年希望減至三十億元。同時,該公司授信餘額也從高峰的一千七百億元降至目前的一千三百億元,希望降低風險,「慢慢地往前走」。
因為衝信用卡業務曾與父親有過激烈爭執的王令僑,表示可以理解主管機關的疑慮,不過,他自信地表示,中華銀來自消費金融的獲利目前正以每個月增加二千萬元的速度成長,用這些獲利一步步打呆帳,預計一年半後逾放比可以降到政府要求的區間,屆時,獲利恢復穩定,他相信家族也不會再有把銀行賣掉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