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大舉來襲,無論醫院的設備如何精良,不論院長輩分如何崇高,不論醫生護士如何仁心仁術、抱負多偉大、個性多好,統統變得微不足道。 SARS 暴露了醫學中心長久以來的積弊,山頭林立、利潤導向、不重總控,終為 SARS 所擊潰。
台大醫院急診室宣布暫停,是這齣醫學中心之 SARS 淪陷記的首部曲。
由於之前,台大醫院曾經成功治癒 SARS 病患,以至於許多發燒的病人都上門求診或轉診至此,後因隔離病房數有限,不幸發生群聚感染。受盛名所累,感染科主任張上淳不得不發出哀鳴:「不要再把發燒的病人都往台大擠了。」接著,台大醫院緊急宣布有史以來第一次暫停急診服務。
台大敗在醫術太好?
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病人選擇台大就醫?自然是因為病人信任台大的醫術,一位台大醫學院公衛學者形容說:「病人一直來,推都推不掉。」
群聚感染事件中,台大醫院院長李源德氣憤地指責衛生主管單位「無力協助台大病患轉院,又不願開罪財團法人醫院」,並未迅速安排發燒病患轉院,才導致台大負荷不了。台大醫院表示,兩個月以來,只因秉持百年傳承的使命感與榮譽感,該院是「獨力」承接 SARS 的防疫戰鬥。
台大急診室淪陷,說明了台灣醫學中心的第一個現象--山頭林立,各自為政。
山頭太多 危難時難以統整
近二十年,醫療院所在政府大力支助下,迅速蓬勃發展。目前全台灣共有十七間醫學中心,其中台大、陽明和成大醫院為公立教學醫院,三總、榮總屬軍系醫院,馬偕、國泰、新光、長庚、奇美、高醫、慈濟、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彰醫則為財團法人私立醫院。醫學中心的醫療資源最多,優秀的醫療人才也集中在這裡,在醫界曾經流傳過一句「台大的醫術,榮總的設備,長庚的管理」的話,說明了醫學中心的興盛景況。
然而,一旦面對 SARS 攻防之戰,慣於各自為政的醫療山頭,此時也只能自行「吃」下相關工作,在就醫與轉院的資訊傳遞,也往往出現漏失。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曾敏傑說:「防範和治療傳染疾病並非單一醫院、單一部會所能處理,但是醫學中心山頭太多,講求輩分,講求利潤的各大醫院,宛如一盤散沙,無法統整。」
在分析各醫學中心的優勢和弱點時,國科會生物科學發展處處長魏耀揮特別指出:「台大醫院匯集了全國的優秀醫生和教授,學生也一流,論文最常被學術界引用,基礎醫學功力深厚,可說是具有國際指標的醫學中心。但是正因為這樣,它自詡是最好的醫院,不需求助他人,在捨我其誰的精神下,終於超過負荷。除此之外,在 SARS 的學術研究上,也沒有跟國內其他的醫學中心合作,並自行跟熟識的廠商洽談檢驗與疫苗的開發,的確是不夠 open mind。」
吳德朗:南長庚失守 是因為愛面子
如果將高雄長庚視為醫學中心之 SARS 淪陷記的二部曲,這齣戲便顯得有點撲朔迷離。該院一度曾承認隱匿 SARS 疫情,接著又否認,指稱為行政作業延遲,看得局外人一頭霧水,而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該院的一百二十四名醫護已經向院方遞出了辭呈。
針對外界一波又一波的詰難,長庚醫療體系主任委員吳德朗反駁說:「我們是延遲通報,並非隱匿疫情,而且延遲通報的只有一件,就是林永祥。延遲的原因,我猜想是高雄長庚陳肇隆院長內心非常希望林永祥不是 SARS, 而陳院長才剛上任兩個月,不願意南長庚蒙受不好的名聲。愛面子的毛病,政府也有,單怪長庚是不公平的。」
「說長庚隱匿疫情是為了錢的人其實不了解醫院的經營,在健保總額預算制度下,我們並不擔心門診病人減少、營運受影響。」吳德朗說。
這位長庚創院院長也認為:「 SARS 就是最好的醫院評鑑,北台大、南長庚都要虛心檢討。台北和林口長庚也收治過類似的 SARS 病患,但是仍守得住,並沒有發生院內感染,就是因為防護得很好。當疫情一開始,我便有所警覺,下令執行單位責任制, 告誡各部門主管不要讓你的部屬得到 SARS,也不要讓你的單位得到 SARS,不然我會處罰他們。」
除了面子問題,吳德朗唯一覺得可惜的是在長庚自辦的 SARS 教育訓練課程中,高雄長庚前來聽課的人不到十人。
醫療財團化醫療環境充量不重質
然而卻有人對長庚的說法不以為然。目前台灣共有十七間醫學中心,其中十間是財團法人,比率超過五成。在論病例計酬的制度下,收愈多病人則收入愈高。曾敏傑說:「醫療財團化、托辣斯化、商業化、快速化的結果,催生了充量不重質的醫療環境。」有病求診,醫生卻花很少時間看病,相信這樣的經驗很多人都遇過。
同時也是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副教授的曾敏傑說:「根據台灣醫療體系的結構特質與運作習性,諸如病歷的取得、醫院的財務、醫生對於開刀的處置等等的醫療資訊,就顯得不夠透明。在醫療糾紛中,民眾能打贏的官司不到一成。」
曾敏傑說:「一連串 SARS 的院內感染事件中,醫院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民眾都不知道,甚至也不讓醫護人員曉得,使得許多人都暴露在危險中。如果疫情匿報屬實,真正的原因說到底就是為了『錢』。財團醫院害怕收治 SARS 病患之後,影響業務,因此能拖就拖,能瞞就瞞,根深柢固的弊端,還是醫院營運績效導向所致。」
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陳美霞亦曾在五月十一日投書中國時報指出:「這些私人醫療院所因以利潤為主要考量,在此次 SARS 防疫戰中,不僅助力不大,甚至有些因不通報或不收 SARS 病人而造成防疫的阻力。」
這些批評的聲音在平時都不會被聽到〔勇敢說出來的人,反而會被攻擊得體無完膚〕,直到非常時期,才會被看重。
院內感染控制 長久不受重視
同樣出於營利動機,病人稀少的感染科便被院方視為「賠錢貨」,無法受凡事以利為先的醫學中心所重視。
私立財團法人協會祕書長吳明彥表示,不重視感控的情形,所有的醫院都一樣,但是醫院一定要有感染科,這是政府的規定,不能或缺。但是實際上感染科的病人不多,所以對醫院來說,是「拿別的單位的收入來補貼」。
吳明彥更指出,由於健保對隔離病床的給付太少,更加深了醫院對院內感染控制的忽視。平時,健保對於保護隔離病床一床一天的給付只有一七七一元,然而單就隔離設備的花費來說,杜邦隔離衣一套一百五十元,護目鏡一個兩百餘元,其他口罩、腳套、頭套約四十餘元,整個加起來約四百元。假設一間隔離病房住了傳染病重患,一位全副武裝的護士一天至少進出四至五次,主治醫生至少兩次,總共的花費一定超過兩千元。「這樣的支出,健保的給付根本不夠,所以醫院平時根本不會儲備糧草。」吳明彥說。
此外,院內負責控制感染的醫生和護士在執行工作時,大多不能受到同事的認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感控護士說,不只是她,其他醫院部分感染控制的醫護也是常常碰釘子,工作滿足感極低。
院內感染在台灣其實常常發生,曾敏傑說:「許多醫事人員非常缺乏衛生教育,看病前通常沒洗手,這樣的醫生變得像蝴蝶一樣,成為傳染源。」
誠實面對醫療界的病態
病毒大舉來襲,不論醫院的設備如何精良,不論院長輩分如何崇高,不論醫生護士如何仁心仁術、抱負多偉大、個性多好,統統變得微不足道。 SARS 暴露了醫學中心長久以來的積弊,山頭林立、利潤導向、不重感控,終為 SARS 所擊潰。
SARS 有可能是短期現象, 也可能定時造訪,人命卻已不再允許葬送在不健全的體制中。曾敏傑語重心長地說:「台灣沒有悲觀的權利,只有誠實面對醫療界的病態,把問題一一解決,自錯誤中學習,重新整隊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