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聯合報》在一周之內連續出現三個與陳水扁相關的爭議新聞案例,讓外界對《聯合報》長期形成的「逢扁必反」標籤更加印象深刻。
《聯合報》第一項嚴重專業錯誤,出現在三月十三日的四版頭條新聞「李遠哲『打死不選』,林義雄『明春再說』」,這則標題是由兩則新聞共同構成,李遠哲的新聞沒有問題,林義雄的新聞卻是全台灣所有媒體惟一出現的「獨錯」。
這則由《聯合報》校園特約記者彭梵撰發的新聞,在導言中特別強調,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於花蓮東華大學演講時表示「要不要投入總統大選,明年春天再問我」,新聞中並突顯「曾有獨派人士想撮合李登輝與林義雄搭檔參加總統大選」、「林義雄批評李登輝也批評陳水扁」。
這則「獨錯」新聞並沒有引起電視台或晚報跟進,因為實在錯得太離譜。林義雄是以「反諷」的方式回答《聯合報》校園記者的提問,不是
果不知是《聯合報》太相信這位校園記者的專業能力,還是《聯合報》編輯台一真的表達要參選,結看到林義雄可能出馬挑戰陳水扁就「見獵心喜」,就這樣把這條「獨錯」新聞放在重要版面,嚴重傷害其新聞公信力。
《聯合報》第二項被認為「逢扁必反」的爭議報導,出現在三月十四、十五日,大幅報導在野黨抨擊行政院統一發包政府廣告是「為阿扁宣傳綁樁」、「企圖操控媒體」,並且出現「這兩年,民視靠政令宣導賺一票」配合報導,與記者許金龍所寫「不覺羞恥,但要適可而止」特稿。
在野黨立委召開記者會批扁是事實,《聯合報》對此報導並無專業瑕疵。《聯合報》的問題是,根據新聞局透過民進黨立院黨團於十四日正式公布的資料,去年度各部會刊登廣告金額的前三名是《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日報》。
《聯合報》在全台灣所有報紙中拿走扁政府最多廣告經費,卻在新聞操作上「移花接木」抨擊民視賺一票,這對《聯合報》應該注意的利益迴避等新聞倫理準則是多大的諷刺?《聯合報》竟還能反過來指責扁政府「要適可而止」,這是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聯合報》出現的第三項爭議報導,是在三月十六日以頭版頭條報導「扁獲邀訪歐,洽商過境受阻」,並在四版直頭出現「訪歐運作動員太大,曝光不意外」的評論,只在四版下方以極小篇幅做出「扁將訪歐?總統府:不知道」平衡報導。
歐洲議會確已通過決議邀請陳水扁前往訪問,台灣在外交處境艱難下也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次突破機會,所以《聯合報》這則新聞與評論並非空穴來風。但當前國際情勢因美伊戰爭一觸即發而高度緊繃,在美國希望中共支持其出兵伊拉克之下,扁政府也不至於笨到選在此時大動作充當「麻煩製造者」。
《聯合報》這種「獨樹一格」的報導與評論,雖然不是專業錯誤或利益衝突,在心態上卻難免再度給予外界「幸災樂禍」觀感,加上先前報導的專業錯誤、得了便宜還賣乖,更讓《聯合報》充滿了「逢扁必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