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戰思惟理路,簡單地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充分發揮我方主觀能動性,痛擊對手弱點」。換句話說,從事戰爭必須有超前的思想,不能僅滿足於用「武力手段強迫敵方接受自己的意志」,還應該用「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和非武力,軍事和非軍事,殺傷和非殺傷的手段,強迫敵方滿足自己的利益」。
由於陳水扁這篇以「中共軍事恫嚇更甚恐怖主義」為名的講稿,首度引用「超限戰」名詞,使「超限戰」三個字一夕間彷彿成為恐怖主義代名詞。實情是否如此?應有理性討論空間,以證明「超限戰」等同於「恐怖主義」。
若要「尋找勝律」──可採行「無限手段」
「超限戰」一詞的創造者係出自中共解放軍大學喬良、王湘穗二人杜撰的名詞。細觀喬、王的出身背景,二人同為政工體系出身,其中喬良任職於空軍政治部創作部副主任;王湘穗則任職於廣州軍區空軍政治部,並非是純正學院派出身的軍官。
喬、王二人於一九九九年二月出版《超限戰》一書時,副題定名為「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想定」,說明超限戰乃是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與戰法的一種反思,以示與學院派出身軍官對高技術局部戰爭理論有所隔絕。
也許是喬、王非學院派出身背景的影響,此書於九二年二月出版時僅印行三千冊,定價為人民幣十二元,折合新台幣四十八元,這與一般軍事書籍定價動輒二、三十元相比,可以說喬、王二人日後絕未想到此書會受到海外重視。
詎料超限戰由於「書名」取得好,先是歐洲某國武官看到此書後,認為超限戰提倡的觀點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戰法, 遂被簡約成「無限制戰爭」( Unrestricted Warfare 〉 ,感覺上認為若要「尋找勝律」,可採行「無限手段」痛擊對手,諸如提倡國家恐怖主義、國際金融投機擾亂全球經濟秩序、倒賣軍火走私販毒危及社會治安等,遂被許多軍事戰略家曲解成另類的恐怖主義。兼以中共外在形象不太好,一經渲染,《超限戰》一書即被認定為中共對全球化時代戰爭認知的一則思考反射。
由於國外討論過於熱烈,「出口轉內銷」的結果,該書開始熱賣,第二刷由三千冊轉為八千冊,價格調漲三分之一,爾後一直印行至十六刷,銷售紀錄達十二萬冊以上,遂引起中共內部的重視。相對於美國透過歐洲的介紹,注意到《超限戰》這部書,目前是美國國防部長重要顧問的白邦瑞,有一次赴中國大陸訪問時,曾指明要與喬、王會面洽談《超限戰》的構思。由於白邦瑞中文程度不錯,聽、說、看「中文」都沒有問題,於是返美後即將此書攜回,要求美國國防大學將之譯為英文,成為美軍研習的教材。
為中共倡導「以劣勝優」作戰理論 提出可行方向
在譯為英文教材過程中,美國國防大學曾為此書召開至少二次以上的研討會,總結報告顯示,「超限戰」解構的現象,突破解放軍慣有思路與成規,為中共倡導「以劣勝優」作戰理論首度提出可行方向。此因中共學院派出身的將領如王普豐、李際均、吳如嵩等所提的「以劣勝優」理論仍脫離不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相對於喬、王的「超限戰」卻能運用現代知識作為包裝,找出「以弱擊強」的思路,將毛澤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簡明作戰原則注入新血。如喬、王認為要找出抗擊美國的方式,不應著重於軍事力量,反而更應注重「非軍事」的制勝因素,才能達成政治目的。
由此顯示,超限戰所提的非軍事制勝因素在於戰爭沒有定律,對付無視規則的敵人,最佳的戰法肯定只能是突破規則。如喬、王以反諷方式表示,各國政府最好的老師就是「新老恐怖分子」,因為恐怖分子永遠走在規則前面,在有規則領域中肆意破壞,在無規則領域裡撒野橫行,所以要搞定恐怖分子必須要突破規則,超越軍事領域的作為,可以採取暗殺、凍結恐怖分子的資金等原則,解決恐怖分子的問題。
於此可知超限戰本身並不強調戰法,而是為爭取勝利可以運用新的選擇痛擊對手。尤其是屬於弱勢的一方,要用什麼手段和什麼方式作戰,不能以強者制定的規則對付強者,如同任何國家力量不論有多麼強大,都難以在一場「無規則」遊戲中占上風。所以恐怖分子(弱者〉 把自己行動僅僅局限於爆炸、暗殺、綁架、劫持飛機這類傳統路數上,不見得有成效。如果恐怖分子與高科技超級武器結合產生高科技恐怖組織,就能有擊敗強者的機會。是以超限戰的許多想法,就依此思路順延而下,運用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找出致勝定律。
「以弱擊強」模式──衝著美國而來
類似這種想法,過去中國大陸各單篇論文中均有提到過,但沒有人會以動聽的「書名」,系統式地整理出各項配合手段,喬良與王湘穗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解放了中共馬克斯主義關於人民戰爭理論的思惟。然而在《超限戰》一書出版後,初期並未引起解放軍軍事科研單位應有的重視。尤其是喬、王二人是「外業」人士,許多觀點難進正規的學術殿堂,所以解放軍對《超限戰》一書的論點評價並不高,也就無法代表解放軍成為軍系主流論點。始料未及地經歐洲駐北京武宮輾轉流傳,加上國外出自於對東方兵學的好奇,反而讓此書走紅於世界,非喬、王始料所及。
憑心而論,喬、王超限戰思惟理路,簡單地說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充分發揮我方主觀能動性,不要被對手牽著鼻子走,運用可能的作戰手段和方式,痛擊對手弱點」。換句話說,從事戰爭必須有超前的思想,不能僅滿足於用「武力手段強迫敵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而應該是用「一切手段,包括武力和非武力,軍事和非軍事,殺傷和非殺傷的手段,強迫敵方滿足自己的利益」。
類似這種「以弱擊強」的模式,顯然是針對美國而來。反過來說,以強制弱之道,《超限戰》一書即明確指出,強者戰爭就是一種造勢過程。至於什麼是造勢?可以解釋成心理攻勢、媒體優勢、高科技優勢、思想超前之勢等;總之在全球化時代,「勢」是一種超越實力局限和制約戰爭方式。因此它對於處於強勢和弱勢國家都具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
所以美國進行波斯灣戰爭要大張旗鼓結合盟國出兵;而賓拉登透過客機撞毀紐約世貿大樓,都是戰爭啟動時的造勢活動,也唯有如此才會引起全球的注意。由此可知《超限戰》所提出的很多理論,基本上不是戰法而是想法,不論強者或是弱者,如何憑藉「勢」的組合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非依據思路單純的軍事手段強迫對手接受自己的意志。
「利益」遠比「意志」重要
在「利益」與「意志」的抉擇過程中,喬良、王湘穗認為「利益」遠比「意志」重要。如賓拉登策畫「九一一」事件,僅是滿足恐怖分子的利益,但美國卻未屈從恐怖分子的意志,依然出兵阿富汗,以此進入中亞控制油源。誠然《超限戰》一書出版時,「九一一」事件並未發生,但就事後美國與恐怖組織之間的互動觀察,如同《超限戰》一書的預測,顯示《超限戰》之所以受到西方軍事專家的重視,就是論點超前而已。
回過頭說,陳水扁直指中共長期構思對台實施「超限戰」威脅,關鍵在於如何解讀「超限戰」。無庸諱言的,中共對台打壓日甚一日,乃是種「造勢」行為,對台施以心理威懾、金融干擾、經濟施壓等非軍事手段,運用已得利益之勢對台灣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如接受一中、開放三通、開放產業赴大陸投資等〉 ,不然就以雄兵精旅而臨之,脅迫台灣必須屈從中共利益,此乃典型的超限戰準則的運用。
不過就超限戰「以弱擊強」之道,台灣可以偽造人民幣以擾亂中共金融,銷售安非他命毒化大陸社會,輸出黑幫製造大陸治安問題,製造恐怖讓大陸沿海經濟發展倒退、仿效索羅斯金融投機操作手法破壞大陸金融秩序等,都是台灣有能力辦到的事項,但問題是台灣是否會因此付出更高的代價?
事實上《超限戰》所揭示的各項思惟,理論均屬可行,但操作起來問題很多,如喬、王主張的超限組合、超領域組合、超手段組合、超台階組合等,均是以弱擊強的思路,問題如同伊拉克與美國的辯證關係,伊拉克想盡辦法擺脫美國束縳,卻從未擊敗美國。相對的,美國頻頻以戰爭造勢行動局限伊拉克發展卻屢屢得手,說明以弱擊強之道靠思想,玩準則有時也會黔驢技窮,不見得是真理,援用時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