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稱為「 30 Something Club 」的社團, 組成分子都是三十幾歲的社會菁英,有跨國企業的行銷主管、有大學副教授,也有建築師、律師等專業人士,這個社團每兩個禮拜聚會一次,每次都有主題,有時候談暢銷書、有時候談電影、有時候談行銷趨勢,當然,也一定會談到投資理財。
這些社會菁英共同的問題幾乎都是:「奇怪,看別人賺錢多麼容易,難道我的智商有問題嗎?」「各位」我說:「你們的智商絕對沒有問題,說老實話,用錢賺錢,才是最困難的!」
大家都羨慕「股神」巴菲特,以為他睡一個晚上就可以賺到多少錢,事實剛好相反。看看巴菲特的柏克夏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 BRKA )的股價,五、六年前網路泡沫剛剛吹起的時候,巴菲特就不認同這種公司,然而網路股還是不斷暴漲,恥笑巴菲特「過氣」的投資人滿坑滿谷,二○○○年三月網路泡沫最旺盛的時候,網路股票投資人獲利以十倍、百倍計算,巴菲特的公司股價卻逆勢腰斬;後來網路股票灰飛湮滅,巴菲特終於證明他是對的,不幸的是,他的主要持股可口可樂、General Re 保險公司照樣下跌, 簡單來說,巴菲特辛苦了五、六年,卻沒賺到什麼鈔票。
財富沒有什麼增長的巴菲特,卻在長達六年、將近三千個日子承受難以想像的壓力,你我的財富增減是以新台幣萬元計算,但是巴菲特天天一張開眼睛,就是幾百萬美元的輸贏。更大的壓力不在金錢,而是數以百萬計的投資人、來自全世界、二十四小時不停息的媒體焦點,還有數萬名慕名而來、卻難掩失望的股東,承受如此龐大的壓力,財富卻沒有增減,看來竟然只是白忙一場,這種工作,你幹不幹?
九一一事件已經屆滿一周年,投資市場經歷了波濤洶湧、巨浪翻騰的一年,許多投資人赫然發現,過去所謂的「隨便買、隨便賺」的觀念,根本是錯的,漫不經心地隨興投資,最後下場只有「賠本」二字。看別人用錢賺錢似乎輕而易舉,其實剛好相反。用體力與腦力來賺錢,有付出就有收穫;相反的,投資理財看似容易,卻最需要謹慎、精密地計算,還得承受長時間痛苦的煎熬。
巴菲特用畢生的智慧,抵抗排山倒海的壓力,三千多個日夜與市場奮鬥,五年下來, Berkshire Hathaway 平均年報酬率剛好是一○%(如果用四年來計算,報酬率幾乎是○%),想想連巴菲特都如此,我們其實不必為自己那一點小賺小賠而煩憂。回頭好好整理自己的投資,清楚計算共同基金、股票帳單上的賺賠,該砍就砍,下次投資之前想清楚策略,用「認真」的態度來賺錢。
「錢賺錢,最難賺」,想通了這個簡單的道理之後,才有機會賺到大錢。
看別人用錢賺錢似乎輕而易舉,其實剛好相反。用體力與腦力來賺錢,有付出就有收穫;相反的,投資理財看似容易,卻最需要謹慎、精密地計算,還得承受長時間痛苦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