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的劉立陽,是母親李屏慧購買日常用品的頭號諮詢對象。對於居所附近各零售店的商品價格,劉立陽如數家珍,功力簡直讓做了近二十載職業婦女的李屏慧自嘆弗如。
相反地,劉立陽到便利商店不但不花錢,反而是為了賺錢。李屏慧一度覺得兒子有點怪怪地,常常氣喘吁吁跑回家,街坊看到這做媽的都會說:「妳兒子很奇怪,常在街頭巷尾溜達,還會翻箱倒櫃,也不知在找什麼寶貝?」
媽媽緊張地向兒子求證,才知道除了家中的寶特瓶,他到處找可回收的寶特瓶,一只寶特瓶拿到超商,可換五毛錢,不過店家會要求把寶特瓶踩扁,劉立陽說,為了賺五元,簡直累斃了,不過積少成多,有時也有幾百元。最近劉立陽乾脆要求大人們不要再喝鋁箔罐裝的啤酒,要改喝玻璃瓶裝的,因為一個玻璃瓶可換兩元現金。
原來劉立陽的零用錢來源,主要來自幫媽媽跑腿買柴米油鹽糖等日常用品所找的零錢,只要他愈能節省「支出」,零用錢就愈多,因此對日常用品售價錙銖必較。李屏慧笑著說,住四樓的劉家,沒有電梯,兒子體力好,因此常被分配跑腿任務,如果拿的是千元大鈔,找回的錢多,當然會跟兒子要回找零,至於三、五十元的零頭,就變相成為兒子的零用花費。
至於劉立陽的老師,很早就發現他對數字特別敏感,數學應用題目,解答又快又準,出題目生活用品售價不能太離譜,因為劉立陽會出言更正。做完家庭訪問後,發現劉家的教育觀念很開明,父母和小孩相處像朋友,劉立陽對數理反應靈敏,其來有自,因為小學三年級起,當母親打麻將中途離席要煮飯時,他就可以幫母親代打,並且成績不惡。劉爸爸說,兒子對算術確有點小天分,不會算台數,但除了被自摸外,甚少放炮。
利用兒童熱門商品交換利益 劉立陽自己賺零用錢
除此之外,劉立陽還會自己賺取零用錢。利用兒童對熱門商品||「遊戲王戰鬥遊戲卡」的狂熱,交換利益。劉立陽得意洋洋地說,五張一組的戰鬥遊戲卡,市價約七、八十元,每次買到的內容,無法預知,有點像是抽獎性質,能一舉買到「極品」的機會不大。
以目前流通的戰鬥遊戲卡第六代為例,其中有九成是普通類,剩下有百分之九是稀有品,只有百分之一是極品,極品的售價動輒數百元,如果是第一代到第五代的珍品,單價更可能超過千元。劉立陽說,他喜歡少量的搶手商品,大家都想蒐集的熱門貨,有收藏價值,可以放久,價值還會上升呢。
不過,令李屏慧好奇的是,兒子吃、喝、拉、撒、睡都是父母供應,為什麼還需要額外的零用錢?念國中的女兒和兒子同聲一氣回答說:「上福利社要用錢,吃冰淇淋要用錢,還有一些不太能開口的花費,也要用錢。」經母親旁敲側擊的結果,發現所謂「不能見光」的科目,還包括請異性同伴吃零嘴的錢,至於兒子則還有一項所費不貲的特支項目||到網路咖啡店玩線上遊戲。
其實,劉立陽省歸省,像多數年輕人一樣,對名牌商品,也有一點迷戀,最近他向媽媽「拗到」一雙三千九百元的名牌運動鞋,計謀雖然得逞,老爸卻頗不以為然,直說小孩子還是不要太虛榮、物欲橫流,總是把父母親當做「提款機」,錢用不完。聽得劉立陽伸著舌頭回說:「下不為例啦!」
不贊成定期給小孩零用錢
李屏慧是聯合晚報負責理財新聞的記者,雖然長期和從事理財的專業人士互動,對於定期給小孩零用錢,卻不表贊同。她覺得小孩有了零用錢,只是增加消費的需求,即使小朋友暫時存錢,也是準備把錢花掉,並不會考慮存下來,對小孩來說,儲蓄以防不時之需的概念,還是很薄弱。一份智威湯遜廣告公司所做的消費行為調查指出,青少年間的同儕壓力很大,集體行動的邏輯,有時是十分率性,一起吃點父母親眼中沒營養、不健康的小零食,一起做些有點叛逆的事……,都在所難免,自然是有些零用錢需求。
其實,為了每年花壓歲錢一事,劉家老少間的爭執可從來沒斷過。依照李屏慧的做法是把所收到的壓歲錢,分別存進子女各自的戶頭,做為以後上大學的學費來源;但是兩個小孩就是不能理解,壓歲錢為什麼不能動用,只能盯著儲金簿的數字乾瞪眼,心想「奇怪?那不是我的錢嗎?」最近幾年,兒子大了,有時乾脆先斬後奏,挪用部分壓歲錢去買鞭炮,大人只好把差額補上。反正每年過年只有一次,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要撒點野,李屏慧笑著表示。
接一對兒女上學、放學都是李屏慧的工作,因為上班時間較有彈性,和孩子相處的時間比較多,她會利用開車時和小孩談理財觀念,像銀行為什麼能靠存、放款的利率差異賺錢,為什麼要買保險,為什麼要儲蓄。不僅如此,兩個小孩三年前就參加過兒童理財夏令營,連銀行行員數鈔票的專業架式,都學得有模有樣。
及早讓小孩了解股票市場
撰文:李有德
在所有投資工具中,李屏慧花了很多時間讓小孩了解什麼是「股票市場」。像內線交易、資訊不對稱、績優股、轉機股和作假帳,現在兩個小孩談起來也解釋得頭頭是道。
李屏慧認為,股票還是所有投資工具中,最核心的商品,有必要讓小孩愈早知道愈好。另外,她計畫當孩子滿十八歲時,會送一張股票給他們作為成年禮,但想脫手賣出可得等到二十八歲。這種做法,就是要小孩長大後對股票有感覺,手中有股票,就會關心股價、學會分析該公司的營運狀態。特別是她堅持以十年的長期投資,認識投資報酬率的變化,所投資產業、個股的差異,也可以在這十年中一覽無遺。
至於如何幫小孩理財,她所買的保險單純為保障,不買儲蓄險,股票占資產組合的比率還是很高。有關選股的方向則以各產業的龍頭股為主,像聯電、彰銀、中鋼和中環等,並且只進不出,有些持股都超過七、八年,是不折不扣的長期投資者。
李屏慧小檔案
現職: 聯合晚報理財版記者
家庭狀況: 國三女兒,小六兒子,先生是電子公司負責人
理財箴言:股票還是所有投資工具中,最核心的商品
理財小撇步:在金融商品中,股票屬於攻擊型的工具,但如果是當成小孩教育基金,著眼是長期固定收益,可考慮選擇各產業的龍頭股,做為標的,並且長期持有;至於保險,則為保守型的工具,主要做為避險用途,因此以意外、失能和醫療險為主,不考慮儲蓄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