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世足賽的實況轉播。
我去到一家飯店的酒吧間觀看世足賽冠亞軍大戰,看上的是它有五十吋螢幕。有點吵又不會太吵,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啤酒加上墨西哥脆片,很適合最後一場球賽的球迷心情。
浮躁的空氣中,酒吧裡七嘴八舌,多少有點同仇敵愾,怨氣都朝向那些不識時務的產品。小時候的阿Q想法又回來了。凡是干擾比賽進行的廣告列成一排,決定要牢牢記恨,黑名單上的產品抵死不買。
那些廠商怎麼想的?他們的老闆也看球賽?可知道產品正在干犯眾怒。
球迷的怨怒堆在一起,如果有所謂的「念力」,眾志成城的結果,這些廠家必定沾點晦氣。不只是玄學,號稱科學一支的心理學也有個行為學派︰實驗證明如果一個產品,跟我們所嫌惡的另一樣東西總是「配對」在一起,下一次,這個產品再度出現在眼前,嫌惡的感覺也將油然而生。
這樣的實驗結果廣為應用,正是我給失戀女友的救命丹方:思念那個人不是嗎?只要想起他,就聞一聞放在旁邊的臭鴨蛋吧。幾次之後,臭鴨蛋的味道就會幫你自動喊停,你可不願意再想起那個負心的人。
至於耳朵聽到的與眼睛想要追蹤的畫面完全不符,對電視觀眾來說,神經在分裂的狀態。那是另一種極其不悅的感官經驗。
其實是心存感謝,感謝年代的大手筆,不但球迷有精采球賽可看,正面示範尤在於公司後來賺進的淨利。但願可以刺激爾後的電視頻道,積極爭取國際性比賽的轉播權。
如果還有下一次機會,為觀眾轉播精采球賽,倒希望見到插播廣告的匠心:譬如說,怎麼把廣告設計成為小小的 logo,安靜地置放在螢幕一角。
或者用跑馬燈,不占球賽畫面,跑個千次萬次無妨。而且根據廣告的原理原則,但凡不小心看見的、視覺餘光所掃到的畫面等等,反倒容易在觀眾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貼心安排,球迷會記得報答,一一轉化為日後對這樣商品的好感。
反過來看,廣告商製造出喧鬧的聽覺環境,正好像誰有擴音器誰就是大爺,總有人架著擴音器霸道地在夜空放送。你愛看球賽嗎?對不起,這個時段是我買的,你非聽不可,除非關上電視,不准你躲避我的聲浪。
台灣社會正在愈趨細緻的過程中,細緻就是諸事用心、將心比心,簡單地說,隨時呈現出體貼別人的人文涵養。
即使在資本主義的邏輯裡,商家依然可以顯現出細膩的一面:既然觀眾要看的是球賽,怎麼樣都不該任由廣告干擾到球賽的進行。買不買我的產品尚屬其他,懂得尊敬消費者的感受,對企業的形象才叫一本萬利。(平路為文化評論者〉
抽言:即使在資本主義的邏輯裡,商家依然可以顯現出細膩的一面:既然觀眾要看的是球賽,怎麼樣都不該任由廣告干擾到球賽的進行。買不買我的產品尚屬其他,懂得尊敬消費者的感受,對企業的形象才叫一本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