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最近訪問美國。美國新聞界對於這位將於今秋接任國家主席的中共第四代領導人,有著諸多的興趣與好奇,低調謹慎是一般對他的觀感。
從胡錦濤的小心翼翼,也可以看出建黨已逾八十年的中國共產黨,在一黨專政五十多年之後正面臨極大的變局及挑戰,領導人的順利世代交替只是其中一項。
在黨的本身,以無產階級先鋒隊自許的政黨,竟然對工農群眾大量失業束手無策,資產階級熱中買賣股票及房產,甚至連私營企業家也可以入黨。這些現象對中共而言,不僅凸顯黨存在認同危機,意識形態也有崩解之虞,必須從理論、制度尋求重新定位及突破。江澤民雖提出「三個代表」論述,強調黨代表先進生產力、文化及人民利益,仍不免遭到左右夾擊。
在經濟社會方面,鄧小平二十多年前楬櫫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確使一部分人富裕,一個東亞經濟勢力正在形成。但是,不平衡的發展帶來失業、貧富懸殊、財政金融困境,也為社會埋下不安的種子。中國也許短期內不致崩潰,執政者卻必須面對重要難題,第四代接班尚未完成,考驗已經接踵而至。
失業是最受關切的問題。國有企業及農村為剩餘人力主要來源,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
進一步增加失業人口。 官方統計指去年城市失業率三.六%,經濟專家估計實際至少八%,加上農村隱藏失業更高達三○%,據國家人事部預估,今後四年每年新增一千三百萬勞動力,即令經濟成長率按目標「保七」,亦只能吸收八百萬人。
剩餘人力大量增加,一方面壓低工資,有利中國吸引外資,成為世界製造工廠。但是,失業立即帶來流民及治安問題,引發勞工抗議風潮,工業重鎮的東北遼陽、大慶等地,今春以來出現三萬人的示威場面;今後隨著失業日趨嚴重,問題將更具爆炸性。
政府沉重的負擔是另一個難題。朱鎔基五年任內,以積極財政政策支撐經濟成長,被冠上「赤字總理」之名,他自己也強調若非如此,中國經濟早在一九九八年即已崩潰。 巨額財政赤字是其必然後果,累計已占國內生產毛額( GDP ︶一八%。
與台灣及先進國家相比,這一比率不算高,況且它是用於基本建設等經濟發展。但是,中國政府真正的債務負擔尚須計入兩項龐然大物:國有銀行呆帳約達 GDP的五○%,加上勞工退休金等未實現的社會福利支出亦達 GDP 的五○%。 把三項數字加總,胡錦濤即將面對的財政危機,其實較諸鄰邦日本政府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可能拖垮整體經濟。
經濟問題之外,中共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必須進行政治改革。二十年來,中國雖然在經濟發展績效卓著,若將公民權利及自由一併計入,其在經濟社會進步的表現實不如印度:直接選舉仍在鄉鎮層級趑趄,對法輪功等公然進行宗教迫害,新聞媒體受到嚴厲控制,獨立的法院及法治尚待建立。欠缺有效監督的黨政體系、貪汙腐化成為常態,印證「絕對權力、絕對腐化」的道理。
更嚴重的是,依恃鎮壓而未建立基本的公民社會機制,使得公眾的不滿無以平和表達,日積月累而一旦爆發,終將星火燎原。
中共集權而腐化,是列寧黨的必然。一九八九年天安門廣場的事件,中國人民對中共公然提出民主改革要求,卒遭血腥鎮壓。十多年來,中共以發展經濟滿足民眾需求,但是經濟發展帶來的政治社會變局,加上經濟問題,正使一黨專政的北京黨政當局面臨嚴厲挑戰。歷史終將站在正確的一方,處世代交替的中共當局,難以繼續壓抑人民的民主改革要求;胡錦濤必須著力的,實不在華府,而在北京。(盧世祥為資深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