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來經濟急轉直下的衝擊,上班族們不再指望年終獎金,只求保住飯碗,這和一年半前,科技新貴討論著四十歲退休享福的景況,不可同日而語。但在這個最壞的年代裡,卻有一群人正努力將自己送上裁員名單。
剛踏入職場的前三年,柯奈爾回憶一切像在雲端般,薪水高,生活又光鮮亮麗。但十年過去,當假日加班成了常態,長時間的工作讓他既疲累又空虛,感到生命正一點一滴地流逝。因此現年三十二歲的柯奈爾,計畫在二月領到工作獎金後便辭去工作,重拾年少時成為旅遊作家的夢想。不過,他更期待能登上公司的裁員名單,如此既能一次領到一年的薪資,又能以經濟不景氣的受害者名義離開這份工作,無須面對親友的不諒解。
另一個例子則發生在紐約,三十二歲的馬齊傑,目前擔任設計師,同樣對工作感到不滿,因此,在一片人人自危的裁員聲浪中,他卻有另類的積極態度,即:「如何成為一名冗員,並保證列入資遣名單」。
的確,這類反其道而行的信念,正逐漸形成一股職場暗流。紐約時報的文化評論者卓別琳認為,現代人提早面臨到中年危機,原本一畢業就得到保證高薪工作的年輕人,現在隨著經濟熱潮的退去,轉而希冀辦公室裡找不到的人生價值。
而九一一事件這樣極端的災難,更引發許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開始反思自身的價值。今年二十九歲的潔希吉布說道:「突然間生命變得既脆弱又短暫,我自問若面臨生死關頭的是我,能夠了無遺憾嗎?」上個月她毅然辭去年薪百萬美元的工作,並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
另外,英國的觀察家報( Observer )認為,前波經濟的高峰,造就了許多富有的工作狂,但他們在情感上卻更顯貧乏。比起八○年代,這一代的年輕人富足得多,「財富」已不再滿足他們,「快樂」對他們來說才是生命的意義。而從未經歷過經濟大蕭條的他們亦較為樂觀,認為不論情勢再壞,總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這種種因素無形中都促成這波自願裁員的奇特現象。
不過回到現實面,其實,僅有少數人能幸運地找到新天地,大多數人在離職六個月後,生活開始捉襟見肘,未繳帳單及柴米油鹽的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回到老闆身邊。然而,無論成功與否,他們一致同意值得放手一搏。柯奈爾道出了這群勇者的心聲:「我可不想等到五十歲,成了坐擁財富卻寂寞悲慘的中年男子時,才成天懊悔著二十年前為何沒勇氣為自己走出新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