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新黨公布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中,赫然出現「鄭紀恩」三個字,如果對這個名字感覺陌生,那麼再提到《一九九五閏八月》這本書,相信很快會喚起不少人久違的記憶。
事隔五年,本名鄭紀恩的鄭浪平,卻在逐漸被台灣讀者所遺忘的時候,決定回來參與年底的立委選戰。計畫在十一月正式返國的鄭浪平,目前長期定居洛杉磯,趕在回台之前,接受本刊越洋採訪,說明決定參選的主要想法。
「說實在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成為政治人物,參選的決定,是在新黨黨部決定後,才被告知的,事先一點都不知情。」寫了十幾年的政治評論,鄭浪平先後出了《一九九五閏八月》、《中日戰爭史》等多本描寫兩岸近代的歷史著作,雖然從記者時代,就一直與新黨有密切往來,但是鄭浪平卻一直把自己定位在寧可是一個熱心幫忙的義工,也不願意跳下來打仗的角色。
然而新黨泡沫化的危機在即,連王建火宣、高新武等大老都不得不「撩下去」,逼得高新武主動找上鄭浪平,表示看中他長期鑽研中國近代史的專才,是國內政治圈缺乏的軍事觀察家。
「高大哥打給我,告訴我該是下來扛責任的時候,新黨現在真的很需要能夠拚命、衝鋒陷陣的人。」高新武的一席話,讓鄭浪平再也找不到藉口推辭。
「我也知道離開台灣這麼多年,現在馬上回來向人家要選票,實在是不太可能,所以黨部才會提名我作不分區立委,但是我認為台灣已經走到生死存亡的關頭,這也是老天給的最後一次機會,一定要有制衡的聲音出現。」
談到移民的這些年,鄭浪平說自己並不是因為對台灣沒有信心,也不如外界想的唱衰台灣,自己卻搶先落跑,而是當時身為中國時報資深記者,雖然因為《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戰成名,書更是大賣了二十五萬本,但是也從此嘗到被社內的長官同僚孤立,甚至被點名批判的苦果,也讓他體會到成也該書、敗也該書的感慨。
鄭浪平說自己迫於無奈只得自動求去,當時書的名氣太響,加上負面評價也不少,所以很多地方都不太敢用他,因為在台灣已經找不到工作,只好轉向海外碰碰運氣,原本想進入聯合報在海外辦的世界日報,結果還是無法順遂,最後在洛杉磯的一家華人廣播電台找到落腳處,開始擔任政治評論員迄今,鄭浪平也在三年前正式歸化為美國公民。
擁有雙重國籍的鄭浪平,平時很少回台灣,加上他個人濃厚的統派色彩,因此在美西的僑團界,評價也是兩極,「我自己也知道,如果不是很認同我的人,就是很討厭我。」帶著史學家的思考邏輯回來,鄭浪平想要替新黨打一場不一樣的年底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