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中,恐怖分子利用民間商用飛機執行恐怖攻擊活動,不但重創紐約兩幢世貿大樓與國防部五角大廈,更讓原本已經競爭激烈的國際航空業雪上加霜。經濟不景氣,早已讓消費者減少旅遊與觀光支出,企業在大幅減少資本支出下,公司高層主管與員工也不再視飛機為商務旅行的優先考量工具,這些不景氣現象早已讓航空公司經營出現困境。
港府伸援手──國泰免於停飛
這次九一一事件,國際大型保險公司可能要面臨巨額保險理賠金而損失慘重,不但迫使這些保險業者在金融市場中賣股求現,維持償債能力,更重要的是,保險業者大幅調高航空公司的保險費率,而且理賠金額上限,只剩下五千萬美元。
航空業者指出,保險業者醞釀調高保費並降低理賠上限,已經影響到航空公司的正常營運;如果情況惡化,航空公司可能被迫停飛,因為沒有一家航空公司願意冒著破產危機飛行,且從大眾運輸安全考量上,沒有保險的飛行也不合乎常理。
國際航空業景氣寒冬,各國政府出面金援業者,美國總統布希已經簽署一五○億美元的金援航空業者法案,美國航空業者可望擁有足夠的營運現金;澳洲政府與歐盟各國也都緊急撥款援助該國航空業者。而日前傳出可能有經營危機的國泰航空,香港政府則有意出手援助並代墊七.五億美元的第三責任戰爭險,讓國泰航空短期內免於停飛的危機。
紐西蘭航空本周對外宣稱,除非該公司短期內可以募到足夠的營運現金,否則該公司將被迫尋求債權人的破產保護。顯示九一一事件已經對保險與航空業帶來巨大衝擊,未來是否有大型國際保險公司因為巨額保險理賠金而倒閉,有待進一步觀察。
各航空公司股價至少下跌五成
全球航空業營運面臨蕭條困境,可從近期股價表現看出端倪。九一一事件後美股恢復正常交易以來,各產業類股中就以航空類股股價跌幅最慘,具有代表性的史坦普航空類股指數上周重挫三成,在所有八九個史坦普產業類股跌幅排名第二位,僅次於跌幅最慘的史坦普旅館類股的三二%。那斯達克交通運輸類股指數上周也跌掉二一.四%,上述兩個指數價位已創近年新低。
各主要航空公司的股價跌幅只能用「慘」字來形容。美國航空上星期股價單周跌幅超過五四%,達美航空跌幅超過五五%,聯合航空跌幅較輕但也超過四四%,西北航空跌幅四七%,而 US Airways Group 單周跌幅更高達八九%。
除了美國航空業者股價大跌外,歐洲的英國航空股價從九一一事件後的跌幅為四二.五%,加拿大航空股價跌幅超過四六%,面臨破產保護的紐西蘭航空股價跌幅七七%,亞洲的國泰航空股價跌幅二四%,新加坡航空股價跌幅也有三成。
從各國航空業者的股價表現分析推測,短期內一定有不少重要航空公司面臨倒閉命運,縱使能在這波不景氣中存活下來的航空業者,也一定元氣大傷。包括穆迪與標準普爾債信評等公司紛紛調降航空業者的股價評等,尤其是標準普爾債信評等公司更把所有美國航空公司的評等調降到相當於垃圾債券的等級;瑞士信貸波士頓第一公司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經歷九一一事件後,各國航空公司的股價至少會下跌五成以上。
美國航空業今年將虧損二六億美元
以美國航空業為例,受到前一波經濟不景氣、國際油價每桶一度飆漲超過四一美元,以及勞資關係緊張等因素,美國航空業者在一九九二年度曾經虧損四八億美元,後來也是因為美國政府伸出援手,業者才度過經營困境。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航空業的困境比當年還嚴重,即使業者依賴政府援助而度過危機,但難保營運體質不會變差;因為美國航空業的市場競爭實在很激烈,業者的毛利一年比一年低。九一一事件前,美國航空業者預估今年將虧損二六億美元,但恐怖事件後,美國航空業虧損幅度勢必加倍。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的隔天,已有 American West Airlines 宣布倒閉,並宣布裁撤所有員工一千三百人。根據國際航空協會( IATA )的統計,原本就已經競爭激烈的美國航空業,歷經這次恐怖攻擊事件後,初步預估至少面臨高達一百億美元的成本支出,這些成本支出包括營收大幅減少、飛機的維修費用以及員工的薪資支出。
而在經過這次攻擊事件後,美國航空業已經因為安全因素減少將近一半以上的航班,美國航空相關公司從九月十四日以來已經宣布裁員九.八萬人,其中包含波音飛機公司的三萬人在內。
各國政府被迫收拾航空業者留下來的爛帳
飛機與引擎相關製造業也是事件受害者,包括波音、漢偉國際以及聯合科技公司,都面臨被標準普爾債信評等公司調降債信評等的命運,上述三家道瓊工業指數成分股的股價,從九一一事件以來,跌幅介於一一%到一六%間。
華爾街日報日前指出,九一一事件後,航空業者平均減少兩成以上航班,並對波音公司與歐洲空中巴士推遲新飛機的訂單,除了延後交貨日期與讓渡飛機選擇權外,航空業者更設法要回先前下單的定金,讓飛機製造公司頭痛不已。如果全球經濟短時間沒有回春,未來此類問題更將層出不窮。
雖然航空產業對全球經濟成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但經歷這波產業不景氣後,各國政府可能被迫收拾航空業者遺留下來的爛帳,甚至於不排除由各國政府收購航空公司的股權;雖然這與當前盛行的企業自由化精神相違背,但卻也說明了各國航空業者目前經營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