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在達成三二二項共同意見後落幕了,在熱鬧滾滾的氣氛中,大部分人可能沒注意到,經發會在政府組織再造上交了白卷。
雖然對經發會本不抱厚望,但對於經發會財金組的結論:「為從事政府組織再造,建議訂定明確的時間表,於立法院第五屆第一會期內,將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提送立法院審議,並請立法院將行政院組織法修正案及相關法案列為優先法案,盡速通過」,也不得不說果真是聊備一格。
台灣目前經歷的是結構轉型,除了政局上的調適之外,經濟上各個環節需要長時間調整,才能找到新的方向及定位。 面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 )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兩大因素,台灣要擺脫困境,至少要完成下列三大要務:一、提升國家競爭力;二、政府組織再造;三、找到帶動經濟的新產業。其中第一、二項政府的角色吃重,且責無旁貸。
面對經濟困局,民營企業莫不減肥、瘦身,減薪、裁員更是常事。我們的政府卻是說得多、做得少,政府組織再造一直只是口號,今年元月一日公務人員調薪三%,就是最具體的例證。反觀同是亞洲四小龍的香港及新加坡,日前香港的市區重建局和旅遊發展局宣布裁減人手,重整架構;而新加坡在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實施政府官員減薪,特別是高級公務員減薪二○%。星、港積極作為,台灣有什麼條件原地踏步?
依全國各級政府人事費決算統計,十年來政府的人事支出總共花費了約六.六兆元,平均每年以接近八%的速度成長。(其中地方政府成長率大於中央政府),這還不包括隱藏在非人事費用項下的其他用人支出。
主計處資料也顯示, 我國各級政府人事費平均每年占 GDP (國內生產毛額)九.四%,比日本的六%、新加坡及南韓的五%都來得高,每年人事費占我國政府總支出的比例平均約卅五%,也比其他國家多出十個百分點以上。雖然各國統計基礎未必一致,但我國人事支出指標高於其他國家甚多,顯然情況確實較嚴重。
政府人事費的兩大問題,一是員額太多,又頻頻加等加級加薪,二是退休金福利與民間企業顯不相當,形成國庫黑洞。從考試院統計各國公務人員的比較數據可知,近年我國六十萬公務人員占國內勞動力的比率約六至七%,亦均高於日、韓、新等國,尤其以政府效能著稱的新加坡公務員占勞動力比率只約三%多,相當於我國的一半。
就算以台北市來比較新加坡這樣的都會型國家,北市府公務人員占全市勞動力的比率約四.七%(八十八年底資料),且近年每年人事費占總支出比例都接近或超過四成,顯然台北市可努力的空間不小。
舊政府時代「政府組織再造」就喊得震天價響,如今扁政府上台一年多,「大政府」的習性及包袱卻未見顯著改善,下面兩個例子可讓我們認清事實。
一是從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展開的精省作業,原本該是中華民國政府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裁併及人力精簡工程,結果兩年下來原省府員工只有一千六百多人辦理自願退休、離職或資遣,只達人事行政局原本估計的五分之一。
二是成立不久的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對弱勢族群或少數族群的重視,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在高喊政府組織精簡的今天,為什麼不將客家委員會、原住民委員會及蒙藏委員會合併為一?
行政部門之外,民代及公營事業的問題更為嚴重。就以公營事業來說,無論盈,員工薪資福利之優厚,早就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不景氣是全民的共同問題,政府、民代能不能在不景氣中與民共體時艱,好好推動政府再造,不只考驗政治人物,也考驗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