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南科高鐵的振動問題,因為華邦與矽統有意撤出南科又搬上台面,期間還發生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高分貝點名政務委員蔡清彥,國科會副主委薛香川辭職下台,而且事件發展也指向背後因素不單純,可能有藏鏡人隱身在後,監察院並已介入調查,要將真相釐清。
這一連串事件演變至今,每天的新聞都占據媒體重要版面,可是,民眾還是看得一頭霧水,因為在這個事件中的所有相關人士,都認為錯在別人,不僅各說各話,互相指責,只看到大家吵成一團,至於事情最後要如何解決,不僅沒有結論,甚至根本就看不到有誰願意出來解決。
事情惡化到這種地步,對於有意投資的廠商影響最大,尤其是一個十二吋廠的投資總額高達三十億美元,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會拿自己的錢開玩笑,政府無力解決這個問題,廠商可不能跟著政府瞎混,現在許多廠商已積極另覓新的設廠地點,並且在景氣低檔時趕快建廠,以搶得下一波景氣來臨的先機。
到底要如何解決高鐵振動的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先釐清整個事件的權責,然後再談解決善後。首先,許多政務官不願意承擔責任,是這個事件中最大的致命傷。包括前國科會主委黃鎮台及副主委薛香川,都表示當時是委曲求全,在壓力下被迫同意。
不過,這種說法聽起來相當可笑,對於政務官來說,原本就應該為自己的政策負責,如果理念無法獲得認同,當初為何沒有堅持,一位是已經卸任後才說當初是被迫,另一位則是事到臨頭才辭職,責任都還是在別人身上,他們自己可是沒什麼錯。
另外,在八十八年七月到八十九年三月的期間,高鐵、交通部及國科會三方組成小組,國科會負責召集擬定所謂的﹁環境數值標準﹂,在這段期間,交通部與高鐵局提出不少減震方案,但國科會並沒有提出具體方案,等到期限結束前,三方再行開會,國科會突然口頭提出將高鐵橋墩距縮減到五米的方案,但因為工程變動太大,國科會也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數據與方法,因此根據之前的協議書,三方確認把之前的﹁距高鐵中心線二百公尺的震動不超過六十八分貝﹂做為環境標準。
在這段約九個月的期間,三方都有機會進行修正並達成協議,但卻錯失最佳的良機,尤其是國科會其實仍擁有否決權,如果不能接受高鐵標準,自己應該提出一套可說服別人的標準,結果最後落得連轉圜的機會都沒有,還各說各話,指責別人不對。
最後,當初南科在選址時就已出現問題,事實上,高鐵路線早在南科選址前就已規畫完成,當時高雄及台南共同爭取科學園區至當地設立,高雄縣長余政憲就曾經提出警告,落在新市的南科園區未來會面臨高鐵震動問題,余縣長當時提出來的問題,被對手視為是無稽之談,可是,負責評估的單位怎麼可以疏忽這麼大的問題?
可是,最後南科依然堅持設在新市,據了解,除了傳說中的政治考量外,也就是民進黨執政的高雄縣難以得到當時執政黨的青睞,當然,關鍵的最後定址期間,路竹鄉因為颱風淹水,也造成不小的減分。不過,看起來這個決定政治考量遠大於專業。
把這些問題攤開來,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部門中,各部會自行其是,堅守本位主義的問題相當嚴重,大家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卻不管別的單位做什麼,該配合什麼,更嚴重的是,處理事情不依專業判斷,卻只有政治考量,甚至只求不得罪人,好好的官位繼續坐,如此的官場文化,如何能夠解決問題?
我們希望南科高鐵震動的問題趕快落幕,行政院長張俊雄不應該只會說,這個問題是舊政府所造成的,這種說法缺乏建設性,也不是行政院長該有的言論,我們冀望張俊雄拿出魄力來,盡速協調各部會並做成決議,我們的社會沒有再經歷一次﹁拖延核四案﹂的本錢了,尤其是這種攸關產業競爭力的問題,更應該火速解決,否則廠商真的只有出走一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