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接近五二○,台灣政壇的氣氛愈詭譎。陳水扁政府執政團隊各單位間缺乏溝通、整合,錯誤百出,導致政務停滯,國人已經見怪不怪了,也不抱太多期望。而在國民黨方面,看似全黨正全力投入年底縣市長選舉提名作業,又是辦初選投票、搞黨內協調,雖然不免橫生爭議,倒也著實熱鬧,直叫人目不暇給;只是,國民黨仍然面對內外若干問題,隱隱然透露出山雨欲來的氛圍。
就在國內外接連出版的兩本有關前總統李登輝的新書中,揭露了去年三一八之後李登輝被迫提出卸下國民黨主席職務的一段祕辛,以及總統大選期間「興票案」在國民黨內部醞釀、發酵及操作的軌跡。固然,被指涉其中的人物,乃至於國民黨方面,都否認了書中部分片段,不過,兩書作者均當面訪問李登輝,根據李登輝的陳述寫作,李登輝為最直接的當事人,對事件真相的了解與感受,都是最真實的,當毋庸置疑。
有關李登輝決定提早卸下國民黨主席的轉折,以及興票案始末,是書中吸引人一探究竟之處;而事件背後所凸顯出國民黨內部存在不同系統人馬之間暗中較勁、爾虞我詐,以及對國民黨本身政治利益、資產利益的高度覬覦、爭奪,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國民黨從去年三一八之後,不斷高喊改革口號,也進行了大幅度的組織調整與形象包裝,包括中央黨部人事精簡、高階主管的調動,以及配合黨務高層人事重新布局而進行的若干黨營事業主管人事搬風;另外,文宣手法的翻新,大膽地讓黨主席頭綁紅布條,為文宣廣告而「犧牲色相」,請出總理孫中山先生來為中央黨部妝點門面,甚至在中央黨部內大演猛男秀,的確讓人刮目相看。而黨主席選舉及縣市長提名初選的高投票率,也讓國民黨中央領導階層頗為沾沾自喜。只是,在各項民意調查中所獲肯定與支持,卻淪為老三,遠遠落後於民進黨、親民黨。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國民黨內沒有人檢討,也不見黨中央高層關切,好像只顧著閉門造車,更像穿著一身「國王的新衣」。
對照李登輝黯然離開中央黨部的情節,其實,國民黨近一年多來的所謂改革,事實上只是所謂連戰人馬「革」了李系人馬,是高層「革」了若干基層黨工,以爭奪權力、鞏固自身利益的一場黨內門爭罷了。
去年五二○之後,看到國民黨表面上高喊改革,結果是掃除了一小撮「非我族類」的高階層人士,迎進了一批極盡各種手法「對我輸誠」的政客;趕走了部分基層黨工,塑造出人事精簡的革新形象,便於安插故舊友好,共同分享國民黨豐厚黨產資源。
因此,我們看到了黃主文、黃輝珍之「拒絕」歸隊、前任大掌櫃劉泰英挾中華開發工業銀行之資源,意圖對現任黨營事業掌門人張昌邦進行反撲,也看到了中央黨部黨工群起組織工會,為工作權、生存權而尋求自救途徑。一幕幕都是赤裸裸鬥爭下的產物。
國民黨可以公開振振有詞地宣揚,已經在黨內提名制度中訂定了「排黑條款」,但卻不敢掀開隱藏在內部的真正黑幕;可以高喊「黨產信託」,卻能在事隔一年多後只是樣板式地把極少部分現金交付信託,龐大的不動產與黨營事業卻紋風不動,持續黑箱作業,對於來自外界以及黨內的批判置之不理。
鬥爭,都是起於權力分配與利益衝突。而當政治權力與黨產利益分配衝突相互糾葛不清時,改革,只是空談;民意的支持,更是奢求。
國民黨眼見陳水扁政府執政近一年來所呈現的諸多亂象,不時予以嚴詞批判,而對於本身所存在的問題,是否也能勇於自我批判?
還是只能龜縮不前,無視於山雨之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