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已經是市場公認的夕陽工業,但有人卻因紡織業外移而受惠,無論是外移大陸或東南亞,甚至到中南美,只要繼續做紡織,就要採買全新的工業用縫紉機,直接受惠的便是自創「銀箭」品牌,分分秒秒都在賺錢的高林公司。
工業用縫紉機是夕陽產業下的明星產業
最重要的是,由於高林的產品九○%外銷,生產與銷售奇快無比,存貨周轉率三.二三次,平均售貨日數更從八十四年一二五.四三天,一路降到去年的一一三天,存貨也從八十七年的二九.三八%,降到八十八年的二四.一六%,去年概算後約在二○%上下,稅前淨利五.三八億元,稅前 EPS 五元。 不過在扣除二四%的營業所得稅後, 稅後淨利成為四.○八億元,稅後 EPS 三.七六元,經營與獲利能力都相當亮眼。
「紡織業是夕陽產業,但我們卻是夕陽產業下的明日產業」。從家庭用縫紉機做到工業用縫紉機,已經和針線結下近五十年情感的高林董事長林郁文,經歷台灣紡織業盛極而衰的產業輪替,但半世紀來仍然靠著那一台台的縫紉機,壯大高林。
來自嘉義,父親是公務員的林郁文,從修理家庭用縫紉機的學徒做起,十五歲隻身北上台北打天下,借了幾千元就天不怕地不怕地創業。林郁文回想起數十年的縫紉機歲月說,「古時候」嫁娶的嫁妝禮中,縫紉機是必備品之一,所以生意很不錯,一台縫紉機賣一千多元台幣。
轉型三大技術提升
在記憶中,縫紉機代表母親的愛,老花眼鏡、腳踏踏板,一圈又一圈地「搭搭」聲,織出子女的溫暖,也踩出家庭即工廠的台灣加工業。但隨著紡織業的大量興起,成衣市場快速發展,縫紉機變成骨董,連最大縫紉機製造商「勝家」都倒閉了,家庭用縫紉機已走入歷史,林郁文於是「轉型」,從家庭用縫紉機轉到工業用縫紉機。
從家庭市場轉到工業用市場,面對的第一個技術提升是針頭。家庭用縫紉機的轉速才幾百轉,但工業用縫紉機的針頭轉速,每分鐘高達七千五百轉,對精密度與耐磨度都是一大考驗。林郁文說,即使是中鋼所生產的鋼材,到目前為止,在鐵杵磨成繡花針後,還是無法承受工業用縫紉機的高轉速,原材料還是要仰賴從日本進口。
第二個技術提升是管理,這又分成零件管理與零件廠管理。一台工業用縫紉機所需的零件數將近五百件,高林為有效掌握零件的供應,自行從日本進口原材料,之後再交由超過二百家以上的零件廠代口製造,如何控管這二百家零件廠的交貨期與品質,關係著生產線的流暢與否,而高林目前所生產的平車,可以從每七十五秒生產一台,提升到每六十秒一台,就是零件掌控得宜的最佳驗證。
緊緊抓住大陸加入WTO後的市場需求
第三個技術提升是行銷通路。家庭用縫紉機的通路只在台灣,但工業用的市場是全世界,尤其是中國大陸,而大陸市場正是高林未來的最大優勢,目前高林在大陸的內銷權已經有五○%的水準,在中共取得 PNTR 後,今年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美國對大陸的紡織配額將取消,屆時大陸紡織業勢必加速發展。
大陸紡織業一加速發展,工業用縫紉機的需求肯定三級跳,高林深圳廠營運去年轉虧為盈,全年營業額約十億元新台幣,稅前盈餘一千萬元人民幣,為了迎接中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帶來的市場需求,除了平車製程技術大幅提升外,MFS 梭頭類車殼全自動化設備也將在二月開始生產,到時候每三分鐘就可以生產一台特殊用專用車,因此大陸廠今年的全年營業額預計成長到十五億元,稅前盈餘有可能突破一億元新台幣。
大陸廠營收不斷創新高,為了解決銷售通路問題,高林除了現已設立的上海、廣州據點外,還將新增天津、寧波,以及皮革重鎮溫州設點行銷,未來計畫在全大陸設立十一個銷售據點,為中共今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做好完整的市場行銷戰。
股權集中全在家族手上
經過四十幾年的打拚,高林以低於日本二大工業用縫紉機品牌「重機」與「兄弟」二、三○%的價格優勢,一步步搶占市場,目前高林的產品項目超過一百種,在全球市場的總占有率約在二○%左右,由於林郁文對大陸市場今年的表現非常有把握,在大陸市場加分下,全球市場占有率再往上提升也就理所當然。
高林產品品項超過一百種,每台單價從一萬元到十幾萬元都有,技術層級最高、每台售價二十萬元的電子花樣縫紉機將在今年二、三月間開始量產,對今年的營收無疑是一大利多,稅後營收預估會從去年的二七.八四億元,成長到三三.二億元,稅後 EPS 四元。
資本額十.四八億元的高林,持股幾乎全在林郁文家族手上,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的林郁文持股六.九八%,林郁文的二個弟弟林英仁與林貴祥分別持股三.一六%與二.三五%,而林郁文的兒手林培生持股四.九五%。至於最大法人股東,持股二三.二九%的鴻林投資公司的主要股東也是林郁文與林培生,和林郁文的老婆林陳雅子,是標準的家族企業。
已經有七個孫子的林郁文,和縫紉機結緣近五十年,六十幾歲的他,現在每天依然盯工廠、盯產品、盯業績,台北、深圳兩頭跑。為了保持充沛體力,一個禮拜會有三天清晨到圓山飯店的後山爬山、打羽毛球、泡老人茶,他說,這是最有效又不花錢的運動,人既然是動物,就一定要動,一不動就會變成植物,再不動就變礦物,企業也是如此。
高林的生命力,就像縫紉機的針頭般,一分鐘七千五百轉,不停地往下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