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是傳統產業慘淡的一年,在美國科技股的帶動下,從今年年初起,台灣也跟著興起一股新經濟風潮,多少傳統產業老闆為搭上「科網通」列車,想盡辦法「變身」,為的就是能和新經濟「掛勾」,但改名容易,質變難,禁不起科技股大調整、網路股泡沫化、通訊股需求減緩的世紀浪潮,「變身」的傳統產業又現出原形。
焦廷標能夠成為傳統產業的贏家,除了贏在及早轉型布局外,全家上下一心也值得記上一筆。焦師父的四個兒子焦佑鈞、焦佑倫、焦佑衡、焦佑麒,外加女兒焦佑慧,雖然都已各自成家立業,但在老爸爸「母雞帶小雞」下,各就各位地共同為集團成長而打拚,家大業大的焦家,至今完全沒有因為分家而分散戰力,華新贏在家和萬事興。
來自上海的焦廷標,從工程師發展到集團掌門人,雖然已在台灣生根,但以台灣為跳板重回上海,不僅有助集團事業走向國際化,「光宗耀祖回故里」的榮耀更讓焦師父光采。華新從八十二年開始,就陸續在長江流域沿岸城市設廠,從低單價的銅條、漆包線發展到二十一世紀的明星產業光纖,從虧損到今年獲利六、七千萬人民幣,套句焦師父的話,「中國的光纜,我都有踩到」。
本業轉型成功,業外操作見好就收,更讓華新今年荷包滿滿。從台灣大哥大到華新科和華邦,焦廷標以數十年的操盤經驗,殺股票絕不手軟,見好就收;正因為如此,台灣大哥大才能讓華新大賺一倍,華新科也才能賣在二百元以上,華邦跌到五十元以下照殺不誤,對於殺股票的狠勁,深得焦師父絕技的華新集團操盤人焦佑慧說:「見好不能收,來去一場空」。
展望二OO一年,華新在大陸的轉投資事業,正在評估各公司獨立上市的可行性,台灣方面則朝光電領域轉型,焦佑倫訂下明年兩岸光纖絲產量一百八十萬芯公里的營業目標。
至於華邦,由於和台積電合作關係密切,在委託代工下,規畫中的十二吋晶圓廠要到第三季才會動工, DRAM 行情不佳,華邦不希望因為建廠而承受沉重的資金壓力。而華新科技在通訊景氣提早反轉下,正調整產品結構,明年將正式推出藍芽射頻模組。
今年是焦廷標大豐收的一年,傳統產業老闆各個為年關而苦惱,但老焦掙脫宿命,向高科技靠攏,加上又能調整步伐,心存定見不隨市場起伏,絕不貪心,這「不貪」二字,是焦師父今年能夠百億元現金落袋,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