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水扁總統出國進行民主外交之旅的第一個交易日,台灣股市在政府四大基金縮手、法人觀望、投資人套牢的情況下,成交量創下四○四億元的近期低量。一時間「低量後還有新低價」的說法四起,各家證券研究機構也紛紛推測未來大盤落底的時間及位置。
雖然主計處近日向下修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由六.七三%調整為六.五七%,而明年的預估值更降為六.四八%;在股市低迷之際,這項修正數據似乎有點落井下石的味道。但是這樣的成長率還是要比去年的五.六七%來得高,而去年底的指數收在八四四八點,如今則在七八○○點左右;若再與年初的萬點之上相較,此處雖不能斷言就是底部,但是處於相對低檔則無庸置疑。
再以台灣的景氣循環分析,根據經建會的統計,目前台灣正處於第十個景氣擴張期;以過去九個擴張期的平均時間約四十二個月來看,第十擴張期自一九九九年一月開始,至今才剛滿二十個月,理論上應該還有一段相當的擴張時期才對。
如果國內景氣的發展並沒有出現太大的轉折,那麼我們就要想想,為什麼第一季股市大漲的基本面利多題材,才不過半年的時間卻全都走了樣?
我們先從四百億元的新低量談起。依照過去的經驗,創波段低量之後的一個禮拜之內極有可能見到新低價;前一波的低價是八月八日創下的七六七六點,但是前一波的低量則是八月一日的四六五億元,時間剛好間隔一個禮拜。不過當時市場氣氛肅殺,新政府積極指示國安基金進場護盤,成交比重占了大盤成交量的二之多。但是後來四大基金護盤護到手軟,政府似乎也有意讓市場的回歸市場;所以照此推估,先前四六五億元的成交量有失真之嫌,而四○四億元則為市場投資人真槍實彈的買盤,散戶的成交量比八月初的還要大,所以短期內會不會再見到低價,已經不是特別重要的了。
此外,第二季以來持續干擾股市發展的幾個變數,已經陸續獲得釐清。其中新政府的施政抓不到頭緒,如今已經調整為以財經為軸,並祭出各項政策利多,如三二○○億元的購屋貸款等;雖然這些所謂的利多僅具短期效果,甚至是中長期的利空,但是至少宣示新政府已將施政的重心放在財經領域上面。
再者,上半年電子股的大漲,使得電子股一直存在本益比過高的疑慮;如今經過第三季的大幅修正,電子股已經來到相對合理的股價區間,甚至部分個股還有超跌現象。股價低本身就是最大的利多,目前整體股市的本益比大約只有二十一左右,即使法人還有進場的顧慮,但是應該沒有再往下殺的空間了。何況上半年的業績公布,不少電子股的成長性極佳,也適時解開投資人對電子股成長趨緩的心結。
至於美國那斯達克股市的修正也告一個段落,國內企業財務危機也沒有繼續蔓延的跡象。
市場對低量的現象普遍解釋為資金匱乏,估算台灣大哥大掛牌與中華電信釋股合計將自市場吸走近三千億元的資金;不過若考量中央銀行至十月底前到期的定存單金額總計近三千二百億元,資金情勢並不如想像中的緊俏。
整體而言,在利空因素削減殆半後,指數持續探底的機率已低;投資人實在不必人云亦云,到了築底階段才看大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