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年前網際網路在台灣興起之後,一向掌握時代脈動的詹宏志,也在這三年間,在趨勢觀察家、出版奇才的稱號之外,為自己「網」塑出網路專家的形象。其去年七月,《數位時代》在創刊號中一則「不認識詹宏志,就落伍!」猶如造神般的廣告,將詹宏志推向台灣網路產業領袖之一的地位。
既然推動台灣網路有功者詹宏志在列、華文市場有詹宏志一席之地,甫落幕的北京電子商務展也見詹宏志受邀,而回到經營的網路事業,電子報會員數號稱領先,公司增資價格喊出了一百七十五元的高價,但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尊崇的地位、如此耀眼的業績,何以會讓網路事業的旗艦隊——網路家庭遲未明定上市上櫃的時間?
再不上櫃 錢快不夠用?
就像許多網路業者一樣,詹宏志也曾表示,上市上櫃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目的。但對燒錢特凶的網路公司而言,不早早走過這一關,隨時說「拜拜」的壓力就愈大。而網路家庭線上集團總經理李宏麟一向強調,要做財務最透明公開、最照顧員工福利的媒體,但不上櫃,很難證明。
尤其,今年以來,和信超媒體、匯豐電訊、新浪網、數位聯合等昔日平起平坐的同業相繼在美國那斯達克( NASDAQ )掛牌上市,雖然遭逢股市大幅修正的衝擊,但這些公司還是努力地要落實過去一年所說的「夢」;而儘管股價表現不盡理想,有的甚至還跌破承銷價,至少他們都已清楚,接下來要畫的夢必須回歸基本面。
因此,做為詹宏志網路事業夢的代表作、做為第一家在台灣上二類股的入口網站( Portal ),網路家庭線上集團是相當令人期待的。只是,眼見計畫上櫃的時點(八月)將屆,網路家庭線上集團尚未打算提出申請,偏偏此時明日報再傳財務困窘,而網路家庭線上集團在最近進行的第二次增資,因為新股價格過高,被傳成是詹宏志和李宏麟有意「落跑」等,使得詹宏志、李宏麟和網路家庭線上集團向來極佳的形象籠罩在重重疑雲之中。
首先是網路家庭集團在最近進行、預定要在八月完成的增資計畫,原本是「好事」一樁,但外傳此次參與增資的唯一新投資者——網路家庭投資開發,因每股購價格高達一百七十五元,引發網路家庭投資開發股東不滿情緒,為此網路家庭集團總經理,同時也是網路家庭投資開發總經理李宏麟,特別在七月二十四日下午臨時召開記者會。
增資價有三種 平均成本六十元
在記者會中李宏麟表示,網路家庭投資開發是以「買老股、認購新股」的過程投資網路家庭集團,而購買的每股價格一百七十五元之外,尚包括原股東可以二五元認購的部分股權、原股東放棄認股洽特定人以四十三元購得股權,所以三種價格平均後,實際購得的成本為每股六十元。此次增資後,網路家庭投資開發總計持有網路家庭線上集團九%股權。
而李宏麟也一再強調,此次增資經過網路家庭集團、網路家庭投資公司兩方的董事會同意,並沒有外傳的股東不滿狀況。他同時以當天未上市盤的行情估計,網路家庭集團股價行情約在每股一百三十八元左右,新股東並沒有吃虧。
但新股東到底有沒有吃虧呢?得從網路家庭投資開發的股東群背景來看,去年底成立的網路家庭投資開發,是由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創辦人詹宏志主導,結合中經合集團及國內資訊業者光寶、仁寶、錸德、中環等公司法人集資成立的創投基金,初期基金額度約六億六千萬元。當初成立時,李宏麟曾表示投資標的將以大中國區的網路公司為主。
但至目前為止,網路家庭投資開發所投資的標的如智富集團、網路家庭線上集團,雖然都有向「大中國區」進軍的遠景規畫,不過,投資公司和被投資公司的「血緣」也未免太近了些。而令人錯愕的是,在七月二十四日的記者會中,李宏麟卻信誓旦旦地說,投資標的本來就鎖定在網路家庭集團衍生相關網路企業,並協助成長。
就算光寶、仁寶、中環等公司接受「內舉不避親」,但為什麼價格特別貴,還高達一百七十五元。李宏麟解釋,最近網路家庭集團計畫以每股溢價二十五元進增資,並且希望引進網路家庭投資開發公司的資金。但為了顧及參與年初增資的舊股東權益,並且為想認股而缺少現金的員工籌募資金,因此先由投資開發公司以每股一百七十五元的價格,向員工購買舊股,獲得這一階段溢價二十五元增資股的認購資格;另外,部分舊股東放棄認購資格,也由投資開發公司以每股四十三元承購。總計投資開發公司共投資二億七千萬元,取得四千八百八十五張股票,每股成本約為六十元左右。此外,在引進新股東的過程中,網路家庭集團同時也保留了技術股股票約二千張左右。
對於李宏麟的說法,新股東群雖尚無異議,但還是令人百思不解。如果是為員工籌募認股資金,何不替員工採取更為便捷的銀行貸款?而如果是網路家庭線上集團股票有每股一百七十五元的價值,何不把此次增資股票開放給更多的其他法人認購。對此,李宏麟雖有解釋,但卻是愈說愈令人迷「網」。因而有人認為,此次增資的三種價格是從結果反推回去的包裝組合;也難怪有人懷疑,這是印股票換鈔票的一種作法。
詹宏志統領的網路家庭線上集團與出版集團、網路家庭投資開發公司、明日報(普司特)、智富集團( SmartNet )、城邦出版集團、商周文化等事業,彼此互相投資、交叉持股,複雜的程度即使是各集團的資深員工也搞不清楚。
詹宏志、童再興、金惟純 各走各的路
而自今年初以來,集團與集團之間似出現各走各路、各打各的算盤,甚至是「別苗頭」的火藥味。像智富集團在總經理童再興的衝刺下,自成一系的企圖十分明顯;而《商業周刊》在發行人金惟純的規畫下,逐漸朝商周網路媒體集團轉型,其中旗下即將新出版的《數位周刊》更與詹宏志正積極改為每周發行的《數位時代》直接「對上」,據說詹宏志為此十分不悅,因而對《數位時代》下達「全面備戰」的指令。這一大家子,先是彼此投資,後又互相競爭,真要把版圖劃分清楚,恐怕連詹宏志也覺難度太高。
不過,對詹宏志來說,現階段最需要「處理」的,倒不是如何與昔日合作夥伴較勁,而是三月才風光上線,但現在士氣已嚴重低落,甚至在資深記者間有所謂「反詹情結」的明日報!
這次的引爆點在於,有記者的月薪傳出是以非即期的支票支付,使得許多人擔心接下來是不是要減薪、裁員,也害怕公司的錢快要燒完。當初有不少記者辭去跑了十多年的傳統媒體工作,想「中年轉業」到明日報,期待當個「網路新貴」,享有員工認股配股的福利,如今美夢大受考驗,許多記者便怪罪詹宏志,認為詹宏志編織的「網路媒體理想國」夢騙了他們。據了解,總編輯陳裕鑫最近每天在辦公室最大的工作,就是「安撫人心」!
由於明日報為在一開業就擺出二百名新聞記者的陣勢,因而高薪挖了不少中時與聯合兩大報系的資深記者,孰不知這其實是錯估網路媒體經營方式的第一步。一來兩大報的資深記者,不要說對網路媒體認識有限,很多根本連網路、電腦的基本知識也不太了解;二來傳統報業中的資深記者,也許是很好的跑線記者,但是不是很好的主管,有沒有組織、跨部門溝通協調的耐心與能力,其實是可以探查得知的。
陳裕鑫的工作 全放在安撫員工上
可是,明日報籌備之時,正值國內網路創業的瘋狂期,明日報需要人,資深記者需要機會,這就樣成軍。結果主管級人員還是用傳統媒體的邏輯規畫題目、編輯,跑線記者工時長、供稿量大、見稿率低,工作流程頻出狀況。
工作流程頻出狀況,除了作業系統、版面更新等技術性問題外,來自不同報系的主管似仍未建立「生命共同體」的共識,以致在許多場合,見不同組的明日報記者在採訪同樣的新聞。就以今年全球矚目、在台北舉辦的「公元二○○○年世界資訊大會」( WCIT )為例,會前就因為財經組與三C組無法溝通,請陳裕鑫出面協調分派,沒想到陳裕鑫也只是說:「你們去溝通看看!」於是原本可以動員十人的團隊,卻分成兩組,外與中時報系、聯合報系等強隊搶新聞,又內與自家人猛爭採訪,線上記者當然愈跑愈火大。
經過三個月的運作,人員重置過多、組與組之間的互動不佳,加上公司財務吃緊,有減薪壓力,更擔心公司隨時會倒閉,又回不去原來的媒體,自然諸多抱怨。但當初許多資深記者不正是希望可以在網路事業卡到位,而且薪水又高,才跳槽過來,甚至還在跑網路產業線記者面前現出一副「你跑這條線不知道這是最新趨勢嗎?」的表情。結果現在一看苗頭不對,就說詹宏志欺騙他們,卻沒有想過,事前對網路、對詹宏志應先有基本的認識,對自己的轉業要先有所調整和準備。
雖然李宏麟月前曾表示,明日報的經營模式和時程要拉長、資本額要拉高,可是明日報上線才一個月,就在四月進行第二次的增資,而增資價位並未超過員工認購的二十五元,儘管資金在五月到位,但經營明日報的壓力已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