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hur 今年二十六歲, 年紀輕輕但頭銜不小,他的名片上掛的是台灣一家新興網路公司的「創意總監」,年薪一百二十萬元,還擁有公司上百張的股票;在公司舉行網站發表記者會時, Arthur 坐在鮮花錦簇的五星級飯店裡回答問題,神情顯得相當愉悅自得。
可是,Arthur 得意的時間並不長,三月初美國網路股出現暴跌, 引發許多網路股出現財務問題甚至以倒閉收場之後, Arthur 雖沒有馬上被公司請走,但也明顯感受到主要投資股東給他的一股壓力。
在過去的兩個月之間,網路股近乎崩盤的走勢,不僅讓 Arthur 的臉上少了一點光采,也成為許多投資人冷汗直冒的夢魘;社會上對網路新經濟產生強烈的質疑,像 Arthur 這種「網路新貴」更被貶為「網路落難英雄」,儘管仍有不少網路產業的先驅者還堅守著崗位,不改鼓吹網路革命的熱情,但是,股價大跌造成投資人荷包縮水已是事實,許多人對網路發展的前景也因此深深地打了一個大問號。
網路股大跌六成 七成跌破承銷價
這種懷疑不是沒有道理的。從那斯達克在三月創下五一三二.五二點的新高之後,兩個月來因為網路及其他新經濟股的重挫,總計指數跌掉了五七%,若以更純粹的網路股指標道瓊網路股綜合類股指數( DJINET Index )來看,從三月十日的最高點五一九.九一點,一直到五月二十四日的二一○.五三點,下跌幅度也達到五九.五%,兩個月內跌掉近六成,也意味著投資人在兩個月間財富損失了六成。
股市總是先反應市場對未來的預期,網路股大跌,反應市場對網路股前景的不安,更何況,超過七成的網路股跌破最初上市的承銷價,顯然就不是輕輕鬆鬆一句「超漲之後的修正」可以帶過。根據台灣摩根士丹利添惠亞洲公司的統計,自一九八○年至一九九九年之間,傳統上有六成的科技股股價可以維持在承銷價之上,只有四成會跌破承銷價,若以這個數字來看,七成網路股跌破承銷價,顯然問題是相當嚴重。
股價大幅下挫後,造成許多企業財務跟著吃緊,關門倒閉的情況層出不窮,從前蘋果電腦員工創設的 Violet.com、美國迪士尼旗下的 To ysmart.ccom,以及由CMGI 主導投資的 CraftSh op.ccom 紛紛宣布倒閉,這股倒風也吹到歐洲,專門銷售品牌服飾的歐洲大型網路公司 Bo.ccom 也跟著宣布倒閉。
壞消息還不只如此, 根據美國相當知名的財經網站 Motley Fool 的資料顯示,儘管股市已經出現大幅度的修正,但是大部分的網路股市值依然超過其應該有的價值,Motley Fool還大膽預言,現在全球還有九成的網路股價過高(overvalue ),只有一成的網路股價是偏低的。
壞消息比好消息多 尼娜錯誤示範
台灣摩根士丹利添惠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胡維中表示,摩根士丹利添惠內部最近針對全美上市的網路股做了一個研究,得到的結果是「壞消息比好消息多很多」。其中唯一的好消息是「在可預見的未來,還看不到網路使用者增加的速度會有減緩的可能」,但是壞消息至少就有四點,包括「網路上市股增資計畫愈來愈多,籌碼供應快速增加」、「傳統企業加入競爭導致利潤將下降」、「太高的市值、太樂觀的財務預測」以及「持續上升的利率」。
這麼殘酷的預測,如果是在兩個月前提出來,應該沒有人會相信,在景氣最熱絡的時候,許多網路股上市後漲幅就高達十倍、百倍,甚至還有網路創業家在股票上市後,竟然買了一台噴射機送給自己當禮物,至於購置豪宅、換最新跑車,早就不足為奇了。
網路股暴漲造成的影響,最大的可能還是「金錢至上」的社會價值觀。有些企業經營者甚至將個人利益擺在最前面,置投資人的權益而不顧。這種現象最明顯的寫照, 就是三月十七日在荷蘭上市的 World online (當時是在歐洲上市最大的網路公司,IPO 總值二十九億美元), 在公司上市前, 原創辦人兼總裁尼娜(Nina Blink )已將持有的一一%股權以六美元賣給一家 Baystar 的投資公司,並且商議在公司上市後共同分享利潤。 而且,Baystar 在 World o nline 上市後就不斷地在市場上拋售股票,也使得 World online 以四十三歐元上市時就是該股的最高價,往後幾天股價不斷地重挫破底。
在網路正處熱潮時,尼娜被許多媒體吹捧為歐洲網路界的第一女強人,她的領導被視為「創造荷蘭網路出擊的新世紀」, 從其取名 World online 與 Americaonline 一別苗頭, 也有領導歐洲突破美國網路霸權的意義,但是卻因主事者一時私欲,目前尼娜不僅已經辭職下台,更得面對兩百多位投資人的訴訟。
值得注意的是, 在網路熱潮下, 連一流的證券商也跟著「沖昏頭」, Worldonline 的上市承銷商為高盛及 ABN AMRO,兩家企業均是知名的輔導券商,但卻沒有做好替投資人把關的工作,不僅在上市公開說明書中沒有揭露經理人的股權變動,也未說明公司可能會面對的風險,讓許多相信證券商的投資人平白受害。World online 的事件,是網路熱潮中最錯誤的示範, 值得所有網路經營者及投資者警惕在心。
新日本青年旗手 重田康光信譽掃地
這種情況不僅歐洲獨有,日本光通信就像是 World online 的日本版。也不過半年以前,光通信年僅三十四歲的總裁重田康光,被稱為是「創造日本新經濟的青年旗手」,但是卻因為爆發了惡意欺騙投資人,並出現驚人的虧損(半年內虧損一三○億日圓),股價跌掉八成之後又再跌九成,昔日的網路新貴,一變而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重田康光引起外界最大的爭議,是他為了維持光通信的大幅成長,與上游手機廠商協議以切貨方式大量進貨,又給下游通路商優厚的銷售條件,但是銷售量未如預期而遲遲未進帳,也因此造成光通信的巨大虧損,結算從去年九月至今年三月的上半年之間,竟然虧掉高達一三○億日圓,也是光通信自九六年掛牌以來首度出現的營運赤字。
雖然很多人把光通信列在通路股,而非一般所稱的網路股,但是,在網路飆漲的時代中,光通信與多家網路公司策略結盟,也成了網路飆漲過程中的受益者。通信股價從最高點跌下來,跌幅最多達九六.六六%,不僅是網路股暴漲暴跌的代表性企業,經營者隱埋企業虧損的資訊,更為網路新經濟寫下醜惡的一頁。
與美、日、香港或韓國等亞洲國家相比,台灣的網路產業又如何呢?雖然台灣網路業起步較晚,泡沬也沒有吹得太大,但是,能逃過這波「熊」浪衝擊的網路公司恐怕也不多,代表台灣第一家上市網路股的關貿網路,上市後從一七一元跌到五六元,跌幅更高達六七%,至於轉投資許多網路股的精業、中環、宏電,跌幅也都在四成至六成以上。
台灣網路公司也大虧 籌資面臨瓶頸
不僅股價大幅修正,大部分台灣的網路公司依然難逃「夢想愈大、虧損愈多」的新經濟準則。根據統計,去年台灣主要的幾家網路公司每股虧損大都高過五元,如今面臨股市嚴厲的修正,股東與投資人的投資意向也轉趨謹慎,網路公司的經營更加辛苦,考驗更多,像是增資不易、增資價格不如預期、增資不到好股東、資金即將燒完,業內甚至傳出下半年將出現許多「結束營業」的公司。
兩個星期前,控有國內第一大入口網站奇摩( Kimo )的精誠資訊,在報上登了一則小小的人事公告:盧大為請辭總經理,引起不少議論。精誠、盧大為與奇摩雖都出面聲明,盧大為是為了要專注經營奇摩站、全心推動未來營運與發展,才辭去精誠總經理一職,而他仍是精誠的董事。不過,業內還是盛傳,由於某投資銀行對奇摩站的每股價值估價只有個位數美元,因此盧大為才必須更全力投入奇摩站營運與發展。雖然這種傳聞並未獲得證實,但是奇摩的股價已先行大跌一段。
另外, 東森媒體科技、夢想家的媒體、成佳國際、網路家庭( PCHO me )、亞特列士都在近期進行增資,其中東森媒體科技原本每股溢價五十元,但結果不如預期只有三十元;網路家庭集團的增資案則比過去低調許多,每股溢價也未如先前冀望的高,只有二十五元左右;而深受財務問題傳聞困擾的夢想家的媒體正在增資中,不過未上市盤每股四十元的價位,恐怕需要陳文茜、許乃威多費一些唇舌去說服股東了。
至於原本計畫在五月底掛牌的成佳國際,去年每股小賺○‧六元,今年預估獲利可成長四倍,計畫中的增資計畫是以每股溢價七十元,但最近在未上市盤股價已跌至四、五十元,目前成佳的上市計畫已經順延,至於溢價幅度也面臨調降的壓力。
亞特列士也同樣面臨未上市股價低於增資溢價的窘境,雖然去年每股獲利○‧○一四元,原本增資溢價每股六十元,但最近在未上市盤也跌到四、五十元之間;英特連雖在系統架設業務上獲利表現佳, 但理財網站 NETM ○ ney 卻虧了不少。
這些現象也凸顯目前國內大多數網站公司的危機,在沒有軟硬體、系統或技術等業務支撐,一般純網路公司,尤其是國內的財經新聞網、旅遊網及競標網等競爭過多,行銷支出必然大,而在虧損連年後又面臨資金壓力,未來的競爭必然加劇,淘汰賽將加速進行。
不過,網路股的影響力依然不可忽視,根據摩根士丹利添惠的估算,若將過去十年所有科技股所創造的市值做一個統計,總計所有在美國上市的科技股創造三兆八千億美元的市值,其中創造最多市值的類股是軟體股,總計創造了九千億美元的市值;至於五年前才開始有股票上市的網路股,竟然在五年內就創造了近八千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僅次於軟體股排名第二位的類股,而且,這個市值還是網路股從三月的最高點崩跌到最低點,總計大跌五七%之後所計算出來的!
網路股的價值依然笑傲股市,產業合縱連橫的態勢才剛開始,只是,大跌之後的網路股要何去何從呢?一直鼓吹網路革命的華晶網際網路創投合夥人曾煥哲表示,「網路股的修正,意味著網路大革命的初期階段已經結束,現在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讓網路為人類增進更多福祉,而非只是一味強調網路的重要,甚至更等而下之地炒作股票而已」,在許多網路夢碎了之後,這樣的建言應該是比較務實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