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在十八日以第二類股上櫃的資訊傳真, 是第一家以網路內容公司〔 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申請上櫃的企業,也是國內首批上櫃交易的第二類股族群,不過,資訊傳真從早期僅是平面資訊產業的專業媒體,到如今成為網路類股,也經歷過一段相當的蛻變過程。
資訊傳真成立時股本只有六十萬元,早期由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協助資助四百萬元,當時還被稱為是宏碁電腦的第四部門,前面的三個部門分別是宏碁、宏及第三波。 不過,早期吳嘉璘想做的是與美國 ComputerWorld 類似的大本新聞導向的雜誌,目的是要發揮影響力, 施振榮想做的是像 PC Magazine 的月刊,主要是以獲利及產品導向為主,而且,由於吳嘉璘主導下的資傳,一天到晚針對資策會的作法提出批評,施振榮經常要面對來自資策會的質問,兩人的想法不同,因此讓吳嘉璘想從宏碁獨立出來。
向施振榮借四百萬 獲外商集團授權
不過,由於成立之初虧損了兩百多萬元,加上宏碁在獲得大陸工程創辦人殷之浩的資金後,內部決定要將資傳併入第三波,後來吳嘉璘希望宏碁能夠延後一年,讓他能夠分三年還掉這筆債務,結果,第二年吳嘉璘就咬緊牙關把四百萬元全部還掉,終於從宏碁電腦獨立出來。結果,後來吳嘉璘依然多次批評施振榮及宏碁的策略,許多宏碁員工常對吳嘉璘抱怨:「為什麼從宏碁出來的人,還如此不客氣地罵自己人?」
即使得不到大資訊集團的青睞,但由於早期國內缺乏一個資訊產業的專業媒體,資傳又最早投入這個領域深耕,因此逐步奠立本身在專業媒體上的地位。從早期與美國大型資訊媒體集團如 Ziff Davis 集團授權《微電腦傳真》發行 PCMagazine 中文版、授權《資訊新聞周刊》發行 PC WEEK 中文版,另外美國 CMP集團則授權《電子工業周刊》發行 EE Times 中文版,成為國內獲得最多授權的資訊電子產業媒體。
最近幾年,資傳再把雜誌規模不斷擴充,並且從支撐產業資訊流的六大環節工《電子工業周刊》、商業《資訊新聞周刊》、系統《資訊傳真周刊》、測試《微電腦傳真》、應用《電腦應用雜誌》、投資《資傳產業報》等著手。另外,為了因應網路時代的來臨, 資傳從專業媒出發順勢發展為網路內容集團( 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 ),並且將業務範圍再發展至專業媒體與多媒體光碟產品、設立專業網站、網站育成業務以及通訊事業。
潛在投資獲利三倍 網路營收占兩成以上
從專業媒體及網站的開發過程中,資傳的觸角也從原來的媒體朝向投資領域發展,而且因為資傳累積多年在資訊產業的人脈及錢脈,因此投資組合中也不乏知名的公司, 例如新浪網、新世紀資通、CNET、歐特斯、一通科技、Sycamore VC、資訊家庭、世界線上、MusicBlitz、華康科技、賽博科技、Trinet、資傳網路、SmartAge 等公司, 這些投資案的總金額接近二億元,但若依照目前的市值計算已值六至七億元,潛在獲利已有三倍,相當驚人。
另外,資傳過去曾經投資的匯豐電腦、倚天資訊、Killerapp 及 ZDNet,目前則已經獲利了結。若以去年資傳的稅後純益四千四百餘萬元來算,仍是以轉投資十餘家公司的潛在收益為主,本身的媒體業務獲利並不多。
吳嘉璘表示,由於資傳極力跨進網路事業,因此在自設的網路廣告、行銷機制及電子商務部分的業績將可大幅成長,其中今年電子商務的營業額將超過一億元,網路廣告行銷的營業額將超過四千萬元,占全部比重超過兩成,算是國內網路業務比重相當高的集團。
在公司創立至今十六年間,資訊傳真也經歷了多次的考驗。一九八九年,資訊傳真經歷創始以來最大的變動,當時吳嘉璘把公司的組織從最初的功能性導向調整為事業群編制,結果不調整還好,一調之後公司的三位主要幹部統統求去,主要是因為當時三位幹部各自負責編務、業務及企畫等職,後來公司要開第三本雜誌,吳嘉璘於是讓每一個人負責一本,結果三個人的工作分量全部加重,而且必須做自己不熟悉的部分,因此三位幹部全部求去,吳嘉璘只好一手攬下全部自己做。
人才流失嚴重 目標華人的軟體銀行
往後幾年資訊傳真逐漸擴大集團規模,營業項目不斷擴充,但是資傳的人才流動率也相當高,許多優秀的編輯人才來了又走,吳嘉璘說:「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學習與人才相處,為了公司長遠的發展,因此更積極地擴大資本額並留住人才。」最近幾年,資傳的資本額不斷擴大,事業體系更為完整健全,人事制度才漸趨穩定。
最近資訊傳真獲准以第二類股上櫃,儘管去年每股稅後純益僅一‧八五元,今年預估獲利大約會成長三成左右,但是未上市的股價也大幅飆升至一百六十元以上,其中有一天還出現了大漲六十元的情況,不過,成交量則相當少。主要是資訊傳真的股本僅二‧八九億元,持股排名前十位者總計占六成以上的股權,在外流通籌碼少,加上市場對二類股的好奇,都是形成資傳股價飆升的主因。
相對於近來美國網路股大幅回檔,資傳股價卻反向大漲,吳嘉璘倒是有他的看法。他說,許多網路股根本是「胡說八道」,因此會出現大幅修正是相當合理的,至於他最看好的是那些從舊公司衍生出來的網路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會對未來抱持著很深的承諾,「像資訊傳真從平面媒體擴展到網路媒體,現在又跨入投資領域,根札得相當深,不像有些公司裡面,年紀輕輕的小朋友做了兩年就走人了,市場卻還給他們很高的評價,這樣是不對的」。
對於資訊傳真未來的目標為何,吳嘉璘的企圖心卻是相當大,「我的目標是要做到華人的軟體銀行,除了本身集團的媒體業務外,也要積極地透過創投基金投資其他的網路股,但是,我與孫正義最大的不同是,我還對媒體有興趣,我還會繼續堅持在媒體領域上,永遠不會放棄這個我最有興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