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藉這個機會教育《今周刊》的讀者,能夠學習如何「看」公司。
營業利益率抓一○%,已經涵蓋了大部分電子業代工廠商的營益率,對傳統產業來說也是很寬的比重了。投資人很容易取得這類的資訊,算出股價的標準。營收的成長、接單的成長,抵不過它本身獲利的成長;所以基本上營收對股本的對比,再給它二十倍本益比的架構,差不多就是這家公司股價的合理水準。
轉投資的部分,因為經營者不是自己,本益比給五倍;所以一家公司的EPS三元,轉投資的部分有二元,這部分只能乘上五倍,再回歸正常的本益比。
如果能給投資人這樣的基本觀念,我想會比直接報股票更能保護他。(吳芥之)
何如克:台灣廠商是最好的網路概念股 撰文:吳芥之
國外曾經有個漫畫,畫中有兩個衣著破爛的男子,看起來非常落魄,題目就是高科技投資人;其中一個人就說,唯一的安慰是,基本面還是很好。我們相信網際網路對未來企業做生意的方法會有很大的影響。問題是你到底要買什麼樣的公司?你願意花多少錢來買這家公司?
以雅虎來看,雅虎的主要收入是來自廣告,去年全球的廣告費用是二四○○億美元左右,但是現在雅虎的市值已經反應這個數字好多倍,可能未來雅虎的廣告收入要成長好多年,甚至永遠也達不到它的市值。所以對網路概念股要看到網路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如何。
我覺得台灣的製造業可能是一種網際網路的概念。因為網際網路最大的影響是可以節省詢價的成本,如果我要找最低的價錢,沒有網路的話,我得一家一家打電話問價錢,可是利用網路就非常容易看到每一家產品的價格;這樣來看,最大的贏家不是成本最低的製造商嗎?所以亞洲的製造商,尤其是台灣的廠商,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好的網際網路概念股。(吳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