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二月中旬出刊的明日報,無疑是最近媒體界最轟動武林的大事,因為,這是第一份網路報,各報老闆無不瞪大眼睛、屏氣凝神,看看這群人能不能實驗成功。
不止跑財政部的記者,包括財政部的官員,沒有一個人不知道王駿,他最特別的地方不是專業能力強,而是對新聞工作的熱情,十幾年如一日,對新進的記者,尤其關心,從工作上專業知識、到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他都會不厭其煩的解釋、分析。
不少資深同業知道王駿轉檯,都大為吃驚,也讓人深刻體會到網路的魅力。針對跳槽到網路世界,王駿說:「 我願意放棄十五年年資、一年十九天的休假,可見網路的吸引力之大。」 以下是王駿現身說法,談此次轉換跑道的想法及對網路媒體的期待。
網路報紙沒有版面限制,沒有出刊次數限制,使得從業人員發揮空間大為增加。例如,對有形報紙而言,每個版面篇幅固定,扣除照片,大約六千字左右。不是新聞、特稿、還是專欄,都必須視版面空間安排,因此,往往有遺珠之憾。
其次,有形平面報紙,一天只出一份,而網路報紙一天之內,可以數次換版,表現空間大增。我相信,此一特性日後將吸引更多平面媒體從業人員,投入網路報紙。
毫無疑問,在工商時報服務將近十五年,年休多達十九天,一旦捨棄,轉換跑,機會成本必高,代價不小。不過,和其他行業相比,新聞從業人員本來就比較傾向於求新、求變,對事情往往是向前看,而非向後看。對於轉業,我看重的是加入明日報的「 機會利益」 ,而非離開工商時報的「 機會成本」 。
過去多少年來,新創媒體失敗者,不是沒有,但是為數不多。大體而言,絕大數的新創媒體, 後來發展都算順利。 此一歷史機率, 加上家庭電腦集團( PCHome )過去幾年來,創業成功的經驗,使得此次明日報創立之際, 前途普遍為媒體從業人員看好,因此,大量投效明日報,包括我在內。
我尤其要強調,我相信這次明日報能夠順利招募好手,除了上述家庭電腦集團聲譽之外,與明日報總編輯陳裕鑫大有關係。
陳廣泛與可能對象接觸,展現相當誠意。可以想見,他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要接觸極大數量對象,每個對象都各自有其個人考量,有其個人要求,陳能一一處理,需要極大耐心與肚量。
網路事業為當前時代趨勢,當然必須投身參與。很多人懷疑,網路商機過於熱,形成過度樂觀,將來一旦戳破泡沫,會產生嚴重後果。我認為,此說並非沒有可能。不過,關鍵因素還是在於卡位時點。
動作快,就能搶得先機,卡住市場位置,占領山頭陣地,穩住腳步,以後縱使出現泡沫破滅現象,也不會受影響。現在台灣網路報紙還在剛起步階段,明日報顯然在許多方面都占了先機。這也是我對明日報有信心,願意轉業的原因之一。
毫無疑問,網路報紙是前所未有的「 新生事物」 ,過去並無類似指標可供參考。因此,到底明日報或網路報紙以後風貌如何,現在誰也難以精確預測。只能這樣說,網路報將來勢必隨著時間推移,愈來愈成熟,而在過程之中,則是持續不斷修正,不斷解決問題,不斷適應市場需求。
因此,相信一年之後,網路報所呈現的風格與特色,將是現在所無法想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