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四年一月十七日日本阪神大地震後,行政院派出一個考察團,針對日本政府的應變措施、救災及重建工作。該次巨震,日本政府事先綢繆能力不足,事發後應變調度能力太差,災民怨聲載道;首相村山富士在國會承認,必需重新訂定災難緊急救助政策,內閣因內疚罰俸一個月,捐作救災。行政院考察團回國後,卻並未就災難救助機制有所增設或改變。
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嘉義瑞里大地震,以及今年三月中央氣象局、民間傳聞台灣中部可能發生大地震警訊,相關部門也沒有做了什麼因應工作。
這次大地震後,行政部門的應變能力被強烈抨擊,到底官員們做了些什麼?是不是真的該被罵?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時四十七分,台灣發生震度高達七‧三的大地震,全島二度大停電;二點三十分,內政部消防署成立中央救災指揮中心;三點,行政院長蕭萬長率領閣員到消防署成立救災指揮中心,各部會成立因應小組,在嚴重災區南投縣成立「中央防災前進指揮所」,由內政部常次林中森坐鎮指揮;上午七點四十五分,蕭萬長搭乘直升機抵達南投縣災區,並與李總統巡視台中、彰化、南投及雲林縣,在南投縣長彭百顯陪同下,向災民宣布受災戶每戶先發十萬元,五點半,搭機北上在行政院召開行政院會,經二小時決議十五項救災事項,晚間八點三十分,李總統接受副總統連戰的建議,召開第一次高層首長會報,會中確認行政院十五項救助措施;經二小時會議後,十時半,蕭揆又回消防署指揮中心;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十時抵達南投縣集集;晚間總統府召開第二次高層首長會報,總統在會中表示,他這兩天在受災重創區了解一項嚴重問題,即缺乏統一協調單位,因此決定成立「九二一地震救災督導中心」,由連戰召集負責進駐中興新村災區,將行政院運籌權責交出給總統府主控。
蕭揆在震災二十四小時甚至四十八小時內,他奔波在中部災區至台北,未曾闔眼,辛勞備至,這是老蕭的苦勞;但蕭萬長的災變一天也暴露蕭內閣效率、魄力、整合力的嚴重問題:
一、救災經費提撥不足:行政院會十五項應變措施未對第二預備金一八○億元與提出特別預算案作出決定。李總統在總統府高層會報要求加倍發放救助慰問金,立法院朝野政黨要求行政院動支第二預備金並設立國家救災基金一千億元,顯示魄力不足。
二、救災整合機制與能力不足:行政院以內政部消防署為救災指揮中心,由蕭揆或劉兆玄副院長坐鎮,然該中心與南投前進指揮所林中森次長之指揮運作能力無法落實至縣市鄉鎮村里,亦無力指揮軍方系統,甚至無法指揮軍用直升機之調動,因此才增設「九二一督導中心」,由連戰副總統擔任現場指揮官。直升機是救災最具機分的工具,私部門的直升機未被行政院納編救災行列,卻被電視媒體包租走了。而由民眾自動捐贈之賑災款,行政院亦尚未與災區縣市政府、收款慈善團體做統籌資源協調運用工作,各吹各的調,未來恐引發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爭議。
三、災區重建與安置之規畫工作緩慢:目前行政院所有人力都投入救人工作,而重建之沉重工作包括產業科學園區復原、交通、電水力、通訊、防震、建築法規、救災政策等,應由行政院成立重建小組,該小組由經建會主委江丙坤擔綱,而不是再指派進駐督導中心。重建復原工作若無法同步進行,台灣復建時程可能由一年延宕至三年,日本阪神地區即歷經三年才完全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