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報界老闆愈來愈難混,首當其衝就是第一線跑新聞的記者,日前《台灣時報》被指「假調動、真裁員」地方記者事件,由於社方回遞高雄市勞工局的調解方案,拒絕發給資遣費,十一名記者集體委託律師處理,九月中旬,將正式向高雄地方法院提起訴訟,一場記者集體告報老闆的戲碼正將上演。
雖然董事長王玉發咬緊牙關,堅持保有他的「格調」,不像《民眾日報》董事長李哲朗一樣,要記者去拉廣告,但在財務壓力下,將地方記者逼迫離職,企圖規避發放資遣費的做法,卻也立下惡名。而曾「三合一」身兼副社長、總經理及總編輯的蔡信璋,堪稱王玉發面前最大紅人,對董事長指令更必恭必敬,扮演王的劊子手。
一般認為,《台灣時報》近十年從大起到大落,除王玉發個人私心太重等因素外,蔡信璋要負起相當大的責任。從總編輯以下,能混就混,在媒體市場幾無競力。此次「假調動、真裁員」政策,即是蔡信璋主導,由總編輯為報老闆來執行裁員的指令,在台灣新聞史上應會留下紀錄。
從今年三月起,《台灣時報》連續三波調動十九名地方記者,都採取「南北大調動」的模式,包括新竹記者調雲林、宜蘭記者調台中,南投記者調高雄、彰化記者調屏東,引起報社內部相當強烈的反彈,認為報社是看準記者無法舉家搬遷弱點,以南北大調動的方式,遂行裁員的目的。調動命令公布之後,許多縣市記者人心惶惶,擔心下一波輪到自己,根本無心跑新聞,得過且過,最後並曾發生記者集體到勞委會抗議的事件。
台時調動記者的決策引發許多爭議,例如台中縣新聞中心現有七名記者,但是《台時》在台中縣報份不多,又無廣告收入平衡,照社方規畫,縮編勢在必行。此次作業,卻將三名外縣市記者遠調來台中縣,超過十名記者的陣容,被戲稱為台灣時報編制最大的地方新聞中心。
雖然被調來台中縣的記者均未到職,縣內記者都已有心理準備,自己隨時可能要走路,面對同業的關心,只有無奈的苦笑。
二十多名編輯部員工被調往業務部
由於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大眾傳播工會聯合會等團體的高度關切,加上行政院勞委會及高雄市勞工局的介入,王玉發為避風頭,最近暫緩其政策性惡意裁員記者的動作。結果,「假調動、真裁員」的箭頭,八月下旬卻轉指向編輯部內勤人員,共有二十多人被調往經理部做業務,引起極大反彈,已向勞工局陳情。
原本十九名被調動的記者,在一連串抗爭行動後,社方唯恐上法院,透過各種式安撫。據了解,目前已有六名記者接受王玉發的「慰問金」離職,有十一人堅持提出告訴,一人轉任工商記者,另一人前往台中市就職。
十一名將抗爭到底的記者,則成立自救會,基隆記者張上耕為會長,新竹記者蘇秀琴為副會長,桃園記者吳澤忠擔任祕書長,定期保持聯繫。為拉長戰線,未來將與編輯部內勤人員串聯,更以積極促成《台灣時報》成立工會為目標。受理十一名記者集體委託的劉志鵬律師,也是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法律顧問,專長勞基法,在勞工界頗負盛名,最近剛打贏《中央日報》記者蘇諍勞資爭議官司。一名女記者表示,她多年來在自己工作崗位上認真盡職,不敢說赴湯蹈火,但絕無愧於台灣時報,未料社方竟如此踐踏基層記者,不論官司輸贏,為討個公道,她一定要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