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看好的行業,越有人玩。七月一日,接手《自立晚報》不成的象山集團總裁江道生,將發行台灣第四份晚報《勁報》;而在《勁報》之前,林榮三的《自由時報》也創刊英文《台北時報》,一中一外的報業規模,勉強稱得上「報系」;不讓《勁報》和《台北時報》專美於前, 義美集團的高志明, 在四月時買下《China News 》,改頭換面後以《 Taiwan News 》,和大家「相鬥陣」。不景氣的時代,台灣街頭卻出現越來越多「報人」,真的是「報人滿天下,越冷越開花」。
江道生從頻道代理商一躍而為「報人」,象山集團的資金實力到底有多少?市場相當矚目。生性保守的江道生雖然出道甚早,不過行事作風低調,外界對他的財產實力一說有近三十億元,也有五十億元的估價,不論是三十億或五十億元,其實, 江道生最大的資產就在二十一家自地自建的道生幼稚園和台北市東興路的三棟大樓。
幼教事業賺錢 回饋社會一千萬
以開幼稚園起家的江道生,目前幼稚園版圖共有二十一家,學生人數近九千人,園址集中在台北縣、市境內,所有園區採取自地自建,自行經營、自編教材、沒有開放連鎖經營,這是江道生發展幼教事業的特色。道生幼教集團下的幼稚園,標榜寬敞的空間、明亮的照明、鮮豔的色彩,幼教的環境具有一定口碑。
不過,最近這幾年私立連鎖幼稚園快速竄起,市場競爭激烈,局面也顯得混亂,江道生暫緩了擴展腳步,全心全意進行內部資源的整合與品質提升。但是對江道生而言,在教育事業的領域裡,設立學校則是他最終的夢想,小學也好、大專也罷,他正在等待機會與累積條件。
六月中旬,江道生提供台北縣、市政府共一百名、涵蓋低收入戶、殘障人士與失親人士五足歲學童,從今年九月開始,免費就讀道生集團下的幼稚園一年,這筆捐贈費用相當於一千萬元,算是江道生回饋社會的心意。明年會不會繼續提供免費就學名額,還得先看看第一年試辦的情形而定。
雖然幼稚園的擴張腳步暫緩,但是江道生對教育事業的投資仍然很積極,他全力鎖定零到十二歲兒童市場,目前正積極準備八月中旬招標的台北市交通博物館開放民營規畫案,表現出勢在必得的決心,一聲令下部屬上緊發條,現有的對手只剩一家,江道生利用自己的民意代表關係,全力剷除障礙,預計投入兩億元經費,重新打造一座結合交通、科技、生活功能的兒童交通博物館。
其實,除了正在進行的兒童交通博物館投標案,江道生曾經利用象山集團位於台北市東興街的地下樓面,規畫一處台北市最大、具有教育性與功能性的兒童生活學習中心,後來因為交博館公辦民營案出現而作罷。
除了競標交博館,江道生在過去一年多來,嘗試進行購併或投資其他公司,對象包括牛頓出版社與台中的三采建設,不過都因條件談不攏而放棄。象山集團高級幹部表示,江道生其實有許多構想、也十分積極,即使購併不成,仍然建構旗下的圖書出版部門,提供幼稚園在學兒童以及畢業後在小學就讀的潛在客群,所有的教材、教具、課外讀物、平面或有聲的出版品、兒童雜誌、甚至日後發展出兒童日用品事業。
身上流著大陳義胞的血液,江道生在幼稚園事業上賺錢後,事業版圖伸向營建和科技。一、二年前,入主中國農業機械公司並取得一席董事,之後逐步蠶食其他股東股份,直到前年底股份超過六○%後,江道生將公司改組為中農科技,並且親自擔任公司董事長。拿下中農科技後,象山集團在不動產上的資產實力大為增加。
勁報旋風震撼新聞界
在中農科技仍為中國農業機械公司的時代,已經在東興路上興建三棟辦公大樓,等到江道生入主後,大樓蓋成公司改組,地下室的東興保齡球館,在八十七年底也併入象山集團旗下。七月一日創刊的《勁報》總社設在大樓一樓,東興路成為江道生統合集團事業的重鎮。
江道生最主要的事業除了幼稚園外,還有代理十八個衛星頻道的木喬傳播。木喬傳播在江道生和弟弟江永慶還未入股前,只是一家小型節目製作公司,專門提供錄影帶給當時還未合法的第四台業者播放,之後系統台逐步合法化,木喬從代理中天頻道開始,一步一步發展成為現在擁有十八個衛星頻道的代理商。
目前木喬一年營業額超過十億元,是象山集團最賺錢的事業體之一,而江道生從木喬身上引爆出多媒體觀念,計畫發展成象山多媒體,七月開辦《勁報》後,也將以資訊平台的理念從平面媒體延伸成勁報多媒體。
宏福集團陳政忠去年出售《自立晚報》時,江道生積極介入購併,後來雖然因為「外力」而退出,不過在「頭已經洗下去」的情形下,仍然「自立自強」開辦《勁報》,並且在新聞界颳起一陣「勁報旋風」,以高薪挖角吹皺新聞界一池春水,搞得同業雞飛狗跳,報紙還沒出,就已經得罪不少同業。
《勁報》的主力部隊來自《中時晚報》和《 TVBS 周刊》,不過外界「傳聞」江道生只願意投資三億元辦報,加上出報時間為下午四點左右,如何擴展報份令人關注,因此新聞界對這份十大張全彩印刷的晚報前途,抱持較不樂觀態度,甚至連象山集團員工也有點擔心會被《勁報》拖垮。不過既然老闆下定決心一搏,員工也只能戴著頭盔往前衝。
《勁報》高薪挖角的記者群已經陸續完成報到手續,並且開始以「全新身分」出席各項記者會或業者餐會,由於話題勁爆,《勁報》記者個個全副武裝,喝起酒來帥勁十足,為七月一日創刊「暖場」,讓這份號稱是台灣《蘋果日報》的晚報,未演先轟動。
台灣自從在七十七年開放報禁後,已經很久沒有像今年這麼熱熱鬧鬧地一下子出現三份全新的報紙,企業集團紛紛以辦報為最終心願,「報人」越來越多,象徵台灣的資訊市場走向更多元化,不過在報業市場有限下,新報紙的出現究竟能帶給市場多大的「延伸力」,實在令人關切。只希望這些全新的報紙,不要變成第二個《首都早報》,記者權益也能獲得保障,更不要像陳政忠時代的自晚記者一樣走上街頭變成「抱人」||「抱著頭痛苦失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