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銀、華銀合併的方案一出爐,三商銀合併的方案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雖然這種個人考量的因素不是沒有,不過,仔細分析起來,三商銀合併確實是「一加一加一小於三」,合併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業務量的萎縮,因為三家銀行做的業務都是企業貸款,客戶、業務都重複;再者,三家銀行有有三組人馬在做同樣的事,裁員、出售資產的壓力會很大,三商銀合併,障礙實在太大。而今,財政部也明白表示三商銀合併不可行,尤其在財政部提出台銀、華銀合併的方案之後,三商銀合併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了。
那麼,十六家新銀行有沒有合併的可能?新銀行的合併卻因為每家銀行背後財團結構複雜,也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方案。因為新銀行每家多少有替自己財團辦過一些遊走法律邊緣的授信,一旦要合併,勢必要把這些帳攤開來,屆時一定會造成銀行幕後股東難堪,所以,根本沒有新銀行會考慮和別家銀行合併,理由就是沒有銀行老闆願意把自己不能見光的帳攤出來。
目前只有華信銀行開始朝國際銀行方向走,積極在海外尋找合適的合併對象,增加海外據點,未來發展,華信和其他新銀行走的路勢必不一樣。至於李登輝曾經私下點名三重幫的聯邦、安泰、中聯信託合併案,一般認為可行性不高,雖然都屬於三重幫,老闆雖然都有親戚關係,但是,卻因為早已分家,股權獨立,各自發展成為不同的體系,硬要合併,仍有困難。
另外一個可能合併的方案,世華銀行、中國國際商銀,這兩家銀行經營績效不錯,都是上市銀行,中國商銀最大股東是行政院開發基金,世華股東都是銀行,中國商銀也是世華的大股東,只要財政部願意,同樣可以主導這兩家銀行合併,不過,由於這兩家的規模太小,合併之後仍然無法擠進前一百大銀行,仍然不及台銀、華銀的合併方案。
這就是財政部急著要公營銀行先合併的理由,因為民營銀行合併的困難度高,光是擺平股東就要大費周章,只有大銀行先合併,拉大銀行彼此的差距,自然會刺激其他體質不錯的銀行,走上合併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