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開紅盤前夕,政府高層突然對金融股放出強烈利多,紅盤之後金融股立刻連拉三支停板。由於股價長期向下進行調整,多數投信法人早已對金融股不感興趣,因此手中幾乎沒有金融股的部位,因此慘遭軋空。不過京華投信在二月初股市風聲鶴唳之際卻大舉加碼,特別是增加不少金融股的持股比重,成為這波政策利多的大贏家。二月基金績效公布,京華金融基金以持有五成金融股的優勢拿下第一,一吐多年金融股不振的悶氣。
本期《今周刊》專訪京華投信總經理曹幼非,詳述京華投信如何在農曆年關前惡劣的氣氛下改採高持股策略?以及對這次政府利多盡出的看法和可能影響。以下是專訪精要:
金融、電子是較「成形」的產業《今周刊》問:股市開紅盤後,金融股氣勢如虹,不少投信法人都因手中沒有金融股的部位而苦惱,不過京華卻在二月初轉進一部分的金融股,成為二月的贏家;當初怎麼會想到要轉進金融股的?
曹幼非答:京華投信本來就有金融基金,政策性持有一定比重的金融股,過去這幾年在電子股獨大的時期,金融基金吃了好幾年鱉。
撇開金融基金不談,自去年三合一選舉之後,股市又跌了二千點,不少金融股已經呈現超跌的現象;像三商銀跌到四十元,實在太離譜了;而證券股在去年十二月提列持股虧損時,股價也出現探底的情形;不少投信法人都降低持股比重至五成以下,而整體投信平均持股也約在八一%左右。由於股價實在屬於超跌,投信法人也負有穩定股市的社會責任,因此在一月底三商銀在四十元,指數在五六○○點之下時,我就強烈要求京華投信各檔基金的持股比重提高到九成,其中當然也包括超跌的金融、證券股在內。
會選擇金融股主要是在台灣的產業中,金融是繼電子之後較有機會「成形」的產業。所謂「成形」的產業有幾個要素,第一個是總市值要夠大,其次是能夠有專業輸出;放眼台灣股市,除了電子業以外,就只有金融業有這個條件。因為台灣太小了,光靠內需的產業肯定作不大,內需既然不足,產業就只有走出去,電子就不必談了,金融業的股本大,近幾年股價雖然持續遭到壓縮,但是總市值還算大;尤其像中信銀、華信銀等經營績效不錯的銀行,也都有能力購併國外的同業,這就是專業輸出的能力。我們事先當然不知道一放完年假政府會釋出這麼大的利多,但是基於以上的考量,二月上旬我們就開始進銀行股了。
問:外界對這次利多一般有獨厚金融業及效果可能有限的質疑?
答:這次包括央行大幅調降存款準備率、金融業營業稅率降至二%等措施,確實對金融業有實質的幫助;就中長期而言,真正的意義在於使銀行業逐步恢復放款信心。
此外,多數人都不太了解,一般生產事業的營業銷項可以減掉進項,但是唯有金融業的進銷項無法相抵,因此這次調整金融業的營業稅率,只是還它一個合理的經營空間。至於是否獨厚金融而輕產業,我的看法則是過去金融業未受到合理的對待,以致無法扮演好放款的角色,這次的措施對金融機構的實質壓力減輕很多。
問:京華投信旗下基金一月的績效表現普遍在同業平均水準之上,二月更出色,您對這波行情的看法如何?
六二一九不應該再跌破
答:基本上,我認為指數要再拉回到六千點以下的機會不大,甚至連去年九月的六二一九都不應該跌破。
這裡的行情基本上有幾類股會有機會,第一當然還是金融股,其次是股價超跌的傳統績優股、傳統產業中景氣有復甦跡象的個股,以及傳統產業中的成長型股票。
金融股漲到這裡已經二~三成了,上檔還有沒有空間?我們若以較無壞帳提列問題的興票為例,以過去原本的獲利,加上這次因調降營業稅而增加的獲利,EPS約可達一.五元左右,本益比以十五~二十倍計算,差不多還有一~二成的上檔空間。而傳統績優產業的PE太低,也會適度調整。
問:降息除了有利金融業之外,對營建股是不是也有正面效益?
答:營建業的經營還是很辛苦,雖然有像冠德這樣還不錯的公司,但是也有像三采、尖美這樣出狀況的業者;營建股最難的是不容易提出連續性的現金流入計畫,所以無法用一般的方式預測其成長性,因此你們可以看到京華投信很少買營建股。
基本上, 京華主要還是專注在 Hi-tech 上頭,尤其PC及 internet 出現後,人們的居住習慣由集中而逐漸擴散,地區的優勢已經在減弱;未來的生活形態會改變,對房地產的需求也會跟著改變,商業中心當然還是有機會,但是其他產品的可替代性就愈來愈高了。
中國大陸是亞洲最後的不安因素
問:證交稅調降問題成為蕭院長辭職風波的導火線,您認為證交稅調降與否,到底對股市行情有沒有直接的影響?
答:在合理的情況下,證交稅降不降都無妨,但是在當前國內的經濟環境下,短期是可以給投資人信心。但是中長期而言,除非是降到極低的水準,否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現在輿論對調降證交稅的主要批評,是認為將加重原本周轉率已高的台灣股市,助長投機風氣;可是衛道的思想不一定對。我的看法不太一樣,台灣股市會吸引外資的一大原因,是其流動性高,外資好進好出,比方一月IC股大漲,外資買進二萬張的台積電,一天就完成買進動作,以當時台積電股價約八十元左右,成交金額差不多十六億台幣;同樣地,外資想出貨時,也不必擔心出不掉;像這樣保證買得到、賣得掉的市場,是外資對台灣有興趣的一大原因。
證券市場原本就是競相追逐資金的市場,光是台灣上市、上櫃就有六百支股票,東南亞各國又有成千上萬的上市公司,想要吸引國內外法人的興趣,總市值、成交量都必須夠大,如果台灣股市的周轉率降到極低的水準,外資進出不易,即使是好公司,也不容易吸引到法人的資金。
問:您認為亞洲的金融危機算是過去式了嗎?
答:恐怕還沒有,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中國大陸;去年中共的「保八」保得有點虛,此外,失業下崗的人數居高不下,人民幣維持高檔對外貿的傷害開始浮現,而國企的問題也還有待解決;我擔心中國將會是亞洲最後一顆不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