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對於「黑名單公司」的大股東來說,真是一日千金,關鍵得不得了。這些大家心裡有數的著名人士,過去兩年利用中央銀行營造寬鬆資金,不斷從銀行體系取得數以十億元計算的資金,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呼風喚雨、上下炒作,用一次比一次還大的案子,從銀行體系吸走鉅額資金,而今眼看時局已經不可為,紛紛將這些鉅額資金從公司帳上套現轉到個人帳戶名下,留下虧空累累的問題公司給社會大眾。
九月下旬出事的東隆五金,就讓相關單位警覺到,兩個五十年次的小兄弟,竟然可以在幾年之內搞掉高達一百四十億元的資金,這些錢,當然有一些是做股票賠掉,也有一些是任意投資被周遭的人騙走,但是,在出事的前一、兩個月,母公司與子公司的現金、股票、債券不翼而飛,卻也可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被挪到大股東的海外帳戶裡頭,公司倒了,大股東卻賺到數十億元現金逍遙法外。
手法一:子公司發行票券 將母公司現金洗給大股東
現在正在進行的脫產行動,以某家公司,最近正在利用票券市場作為大股東洗錢脫產的管道,他的手法是:上市的母公司原本現金充裕,今年剛剛辦過現金增資,募得數十億元的現金,這些資金,證期會、股市投資大眾、往來銀行都極為注意,絕對不會讓他有脫產的機會。
但是,這家公司還是有金蟬脫殼之計,前一陣子,該公司旗下另外兩家以現金收入豐厚著稱的子公司,積極在票券市場洽詢發行商業本票,合計發行票券的金額,據說超過四十億元。更重要的是,雖然兩家公司的財務報表都不錯,但是因為土地都拿去銀行抵押了,所以大股東非常「慷慨」地,拿了母公司高達四十億元的銀行定期存單,作為發行票券的擔保。
有母公司足額的定存單作為擔保,票券公司當然趨之若驚,因為即使最壞的情況發生,票券公司手中有定存單做十足擔保,根本不會有任何的風險,因此,據說四十億元的票券很快就順利發行。
但是,在皆大歡喜的背後,卻潛藏大股東「脫產」的不良意圖。因為,高達四十億元的現金,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透過票券公司的合法管道被「洗」出來了。這個手法的關鍵是,上市公司以定存單作為子公司的擔保品,並不需要經過董事會或是股東會,而資金進了子公司之後,在沒有外人監督的情形下,非常可能就此流入大股東自己的口袋裡面。
手法二:出售土地 增加銀行貸款 子公司買進「庫藏股」
另外一家著名的上市建設公司,則透過出售土地的方式,將土地高價賣給另一家公司,出售之後公司淨值增加,該公司立刻向銀行增加貸款金額(淨值增加,在自有資本率相同的情況下,銀行貸款額度可以增加),公司從銀行取得數十億元的資金,同時成立轉投資子公司,母公司把資金挹注給子公司,子公司卻拿這筆資金去「護盤」,從證券市場買入大股東自己倒出來的股票。
大股東將股票倒給公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但是用到如此複雜迂迴的手法,卻是極為罕見。大股東所以選擇如此迂迴前進,主要就是出售土地之後,社會大眾眼睛睜得雪亮,都在注意大股東是不是會將這筆錢從公司撈走,大家似乎也知道,股票炒過頭、手頭資金甚緊的大股東,是一定要用某種方法從公司撈錢,因此即使有出售土地的大利多,股價仍然文風不動,大股東無法像以往那樣,藉著出售土地的利多炒高股價倒給不知情的散戶,只好出此下策,用轉投資的子公司來承受大股東賣出的股票,美其名為「庫藏股票護盤」,其實是為大股東自己脫產套現。
手法三:利用免稅天堂 脫產大陸
更為惡劣的方法,是利用海外投資的名義,先在股東會裡授權,由董事會在「一定金額之內」得以進行海外投資,然後在公司現金增資取得鉅額資金之後,分批將資金匯出,匯出的對象,則是設在中美洲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等的控股公司。
這個管道目前只有一個管制的窗口,就是經濟部投審會,但是投審會卻很難做實質審查,因為根據相關的法令,真正具有意義的限制,是每筆匯出金額不得超過五千萬美金,心懷不軌的上市公司,只要分批匯出,同樣可以在短短半年之內,將金額高達一億美元的現金匯出國外。
更重要的是,這些流到租稅天堂的資金,有不少最後都流進了中國大陸,免稅天堂是兩岸資金交流最為密切的地方,有許多見不得天日的交易,都透過這個管道進行,兩岸商人在這裡交換條件,台灣資金流入中國購買土地、搞開發區,中資則反向流入台灣,介入某些形象有爭議、甚至大家覺得早就該有財務危機的公司。
對於「黑名單」榜上的問題公司,檢調單位原本就極為重視,包括台X、X揚、廣X集團、以及已經出事的新巨群集團,檢調單位相關的調查資料蒐集都已經持續進行相當一段長的時間,最近更是緊鑼密鼓,尤其是在十月底,檢調單位發現某家公司的大股東,已經在積極進行脫產動作,可能在未來一周之內,就採取比較積極的動作,防止脫產套現。
至於財政部與主管銀行的金融局、主管證券市場的證期會,對於這些大股東脫產的惡劣行徑,一方面是專業知識不足,一方面缺乏從各銀行、票券公司彙總的資訊,因此幾乎都是出事了之後才急急忙忙去補破網,對於大股東正在進行當中的脫產行為,根本無法預先防範。
現在其實是打擊金融犯罪的最關鍵時刻,因為所有的投機分子,都想利用這個時機,換進數以十億元計算的利益。政府出手拯救倒閉的公司,當然可以防範信用緊縮、連鎖倒閉的骨牌效應,但是,也可能是縱虎歸山,甚至是挹注數以百億元的資金,讓投機者逍遙法外。政府出手救援,可能是救了短期周轉不良的工業家,也可能肥了惡意倒閉的投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