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2024台以金融科技交流座談會:AI新紀元 Israel-Taiwan FinTech Seminar 台以金融座談,共創金融科技與AI的新紀元

2024台以金融科技交流座談會:AI新紀元 Israel-Taiwan FinTech Seminar  台以金融座談,共創金融科技與AI的新紀元
2024金融科技展中特別規劃分享了以色列的金融科技發展現況專場論壇, 分享的以色列現階段在數位支付、AI、加密科技等議題。

「台以金融座談」於「FinTech Taipei 2024 台北金融科技展」場地中展開,與會者暢談台灣及以色列的金融科技結合AI的現況與未來展望。本場座談共分為三個PART,分別為:雙邊金融科技AI生態圈簡介、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監理發展、以色列金融科技新創展演。

台以金融知識共享,簽署合作備忘錄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貿易辦事處杜亞維處長於開幕致詞時表示以色列與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已合作多年,而以色列作為金融科技維新的中心,座談會最後將由四家科技業者分別就數位支付、AI、加密科技等技術與在場與會者做分享。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業務處賴銘賢處長則表達對於以色列經濟貿易辦事處的感謝,並表示以色列是Fintech的重鎮,更是台灣值得學習的對象,更以台灣的金融科技環境為例,台灣的半導體、AI發展快速,金管會為了因應金融科技趨勢,公布「金融業運用AI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的六大核心原則及八項配套措施,更發展出五大金融科技發展策略。而台以不僅有金融科技的合作平台,雙方更簽署金融科技合作備忘錄,期許未來有更多的合作。

 

台以金融科技AI生態圈,打造金融科技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座談會由以色列金融科技中心主席& Fintech.IL創新社群首席執行官Mr. Shmuel Ben-Tovim以及國泰金控策略溝通部施君蘭協理打頭陣,以「雙邊金融科技AI生態圈簡介」為主題,分別簡介以色列、台灣金融科技AI生態圈。

 

Mr. Shmuel Ben-Tovim表示AI已經成為金融科技不能缺少的技術,具有效率、準確、個人化等優點,但也面臨數據隱私、演算法偏差、金管法規等風險,因此歐盟委員會在2024年通過《人工智慧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 AI Act),以明確人工智慧規範,而金融科技在面臨四個不同程度的風險時,他則建議以家大金管力道的方式加以控管。

 

國泰金控策略溝通部施君蘭協理則以台灣金融科技路線圖,說明台灣的金融科技演變,並提出2025~2026年的金融科技展望,她認為與Fls、B2B合作,仍將是未來的金融科技業的首選,而金融詐騙盛行也將讓AI發展出新的詐騙預防和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並提出Al和Gen Al的創新和應用模式將成爲未來的主流。最後,她期許未來與以色列有更多合作、交流。

 

以色列金融科技中心主席& Fintech.IL創新社群首席執行官Mr. Shmuel Ben-Tovim。

 

以AI監管AI,制定完整原則及配套措施,才能有效避免金融風險

 

接下來登場的是「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的監理發展」環節,由Barnea Jaffa Lande & Co. 律師暨資深合夥人兼資本市場與金融監理部主管Dr. Zvi Gabbay, Adv.以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創新組蔡少懷組長,分別就以色列及台灣金融科技AI監理發展做演說。

 

Dr. Zvi Gabbay以金融科技的過去與現在為例,指出全球在面對金融科技挑戰時,應以AI監管AI,並認為金融監管機構應採用一致原則,才能避免風險。

 

蔡少懷組長則闡述金融部門對於人工智慧治理的原則、政策與方針,並說明由金管會提出的六大核心原則及八項配套措施具體內容,最後則期許金管會與金融機構繼續合作。

 

透過線上論壇方式,台以雙方的金融交流更為熱絡,相信在未來能有更具體的金融科技資訊分享與應用。

 

以色列新創公司精采展演:從金融科技研究、數位資產管理到無現金支付

 

最後的「以色列金融科技新創展演」,由四家以色列新創公司:Brihgewise、Inabit、Nayax、Alfa Algorithms擔綱。

 

Brihgewise成立於2019年,其致力於利用人工智慧和自然語言生成技術,為全球投資者提供多種語言的證券、ETF、共同基金等進行詳細分析,以提供投資者買進/賣出的建議。

 

Inabit成立於2022年,協助企業透過其平台管理加密資產,其出入金管理功能則提供了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平滑連接,使企業能夠輕鬆地將傳統貨幣與數位資產聯繫起來。

 

Nayax目前在國際上擁有11個銷售辦事處和超過45個經銷商,其自2005年成立以來,便一直專注於為無人零售提供無現金支付、物聯網服務和管理解決方案,為全球多家零售商提供全面的作業系統和支付平台。

 

總部位於以色列的Alfa Algorithms則成立於2014年,其透過進階交易終端、財富管理解決方案、機器人顧問和社交交易、自營交易解決方案,共四個關鍵領域來提供用戶智慧交易的解決方案。

 

台以雙方透過金融科技進行交流,相信在未來更能共創金融科技與AI的新紀元。

 

他以自家公司為例,2020年成立的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近3年靠著台股操作,累積報酬率達到67.5%;同樣在2020年,國泰投信也推出了一檔台股ETF,代號00878的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近三年報酬率則是44.9%。雖然前者績效更優、年收1.5%的管理費率也遠高於後者的0.25%,但00878如今超過4千億元的管理資產規模,大約是國泰台灣高股息基金的26倍之多。

 

「即使主動式基金的管理費比ETF貴了4倍,即使經理人很拚、很辛苦,即使報酬率很漂亮,但因為基金規模的巨大差異,簡單算算就知道,對公司的收入貢獻仍然遠低於ETF啊!」張錫語帶惋惜。

 

4年來資產規模大增267% ——全球主動式ETF資產規模及檔數

▲點擊圖片放大

 

新擂台》

基金「ETF化」   立刻接觸千萬投資人

 

江湖事、江湖了,隨著金管會在2024年12月陸續完成相關法規修訂,國內基金市場正式開放主動式ETF商品,終於讓基金操盤高手們有了「站在同樣擂台跟傳統ETF比拚」的機會。張錫解釋:「簡單說,主動式ETF就是主動式基金,只不過,可以用ETF的方式交易,也就是,股市開盤期間,投資人可以在證券市場直接下單買賣。」

 

不要小看「可以直接下單買賣」的衍生效應,「過去,基金公司主要透過銀行理專來銷售主動式基金;但隨著『ETF化』,往後當基金一掛牌亮相,立刻就能接觸到全台1千3百多萬投資人。」聯博投信董事長翁振國解釋「新擂台」的想像空間。對憋屈許久的主動式基金經理人來說,這個新擂台,能讓自己的一身操盤功力曝光率大增,立刻被數以千萬計的股民看見。

 

而對國內投資族、理財族來說,這也點出了政府開放主動式ETF的第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讓你可以用更方便的管道,取得主動式基金經理人專業操盤的投資效果。」

 

若看法規,主動式ETF的官方正式名稱為「主動式交易所交易基金」,雖然念起來饒舌拗口,但仍傳達出這項全新理財工具的根本特質;相對於你我早已熟悉、被動跟隨目標指數操作的ETF,主動式ETF的核心是「主動操作」,並且可在交易所交易。

 

它就像是一檔個股,有自己的「股票代號」,讓已有證券戶的所有投資人都能直接在開盤期間隨時買進賣出,並且可以融資、融券,甚至當沖,交割時間也與股票交易一樣。

 

江山如此多嬌,「目前已知,主動式ETF將有18家業者會來送件,其中有5家業者已到金管會進行相關報告。」今年1月22日金管會的新春記者會中,證期局局長張振山這麼說。農曆年後,野村投信火速在2月8日向金管會送件,申請「野村臺灣智慧優選主動式ETF」,有望搶下頭香。

 

新主流》

去年全球推出量、美國資金流入都暴增

 

不只國內市場,在國際間,主動式ETF也已成為全新顯學。

 

「2024年,全球市場推出的主動式ETF數量,比被動式ETF多出將近3倍。」富邦投信投資處資深副總呂其倫攤開數據,去年全球新成立的被動式ETF有148檔,而主動式ETF則多達575檔。

 

在這當中,美國又是最重要的主戰場,以資產規模而論,目前約占全球主動式ETF的77%江山。在剛剛結束的2024年,美國的主動式ETF獲得超過2千4百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入,這個數字,比起前一年暴增147%。

 

雖然美國自2008年才開始出現主動式ETF,目前整體規模仍遠不如發展超過30年的被動式ETF,但成長勢頭已經銳不可當。以旗下擁有iShare系列ETF基金、為全球三大ETF發行商之一的貝萊德來看,「我們是在2013年才在美國推出第一檔主動式ETF,」貝萊德台灣董事長謝宛芝說:「但集團預估,2024年剛剛突破一兆美元的全球主動式ETF規模,會在兩年後就翻一倍,達到兩兆美元,到了2030年又會再翻一倍,達到4兆美元。」

 

主動式ETF展望夯! 估2年後規模達2兆美元 ——全球主動式ETF資產規模預測

 

新誘因》

更方便、更便宜、更高機率打敗大盤

 

交易方式的改變,帶來管理資金規模的巨量想像;而量的改變,則又會帶來「價」的變化。許多業者強調,在基金公司內部,主動式ETF的投資決策流程,與主動式基金幾乎沒有差別,都需要耗費大量的研究心力與成本;但因為管理的資金規模可望快速變大,所以,「收費」必然會更便宜。

 

呂其倫引用彭博資料表示,目前市場主動式ETF的費用率中位數約為0.64%,明顯低於常見主動式基金動輒1到2%、甚至更高的費用率。張錫則稱,主動式ETF的基金管理費率,大約僅有主動式基金的一半。整體來說,主動式ETF的管理費率,就位居主動式基金與被動式ETF的中間。

 

撇開基金產業的江湖恩怨,至此,張錫言簡意賅,用一句話說出這項全新商品對投資大眾的意義:「你可以用更方便的交易管道、更便宜的價錢,買到為你努力『打敗大盤』的投資服務。」

 

除了更方便、更便宜,另一個對投資大眾的誘因,則是主動式ETF的持股資訊揭露必須「全透明」。依規定,主動式ETF必須像我們熟悉的被動式ETF一樣,每一天都要完全公開基金持有的每檔股票、每檔持股市值。

 

然而這個吸引投資人的誘因,卻也是令部分操盤高手略有躊躇之處。

 

依目前主動式基金的相關規範,基金公司只需「每月」公布基金「前十大」持股,並且「每一季」公布「持有1%以上」持股。這樣的揭露頻率,某種程度是為了避免基金的投資動向遭到有心人士跟單、炒作,或是同業之間拿著對方持股明細互槓對做、刻意打壓對手績效。

 

「目前我們還不考慮推出主動式ETF,」某家投信業者坦言:「關鍵原因,就是『持股全透明』的規定。」這家不願具名的投信業者,旗下擁有績效遠勝大盤、堪稱明星級的台股主動式基金,因此也一度被投信業界鎖定、視為主動式ETF開放後的強力競爭者之一。

 

但這家業者吐露心聲:「我們的績效能贏大盤,就是因為花費很多心力,找到別人沒看到的潛力股。一旦每天、完全揭露持股動向,等於把自家獨門的『武功祕笈』,公開給全市場 ……。」

 

類似的心聲,多少也存在於那群準備向ETF逆襲的主動式基金經理人。

 

亞洲積極跟進! 韓國近3年掛牌ETF 主動式占逾4成 ——韓國歷年主動式ETF掛牌檔數及占比

 

新煩惱》

持股全透明  同業跟單、對做變容易 

 

對他們來說,站上擂台與傳統ETF一較高下的關鍵,是能打敗大盤,而要打敗大盤,就必須精挑市場關注度尚低、具成長潛力的中小型股,但通常這種標的籌碼流動性卻較低。「對於流動性不夠大的股票,經理人本就不易在一天內完成進出調整,如果今天沒有調整完,外界又在關注我的持股變化,後續的進出就會很辛苦。」保德信投信投資長李孟霞表示。

 

她進一步指出,在「每日公布持股」的影響下,未來,經理人必須思考買進時遭到跟單後的成本影響,也得評估賣股時遭到外界跟進殺出的股價衝擊,「這些,都需要經理人更高的功力。」

 

在主動式ETF發展最速的美國,業者同樣對於「武功祕笈公開」的影響不乏抱怨,為此,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在2019年核准了第一檔「不必每天公開持股」的主動式ETF。此類基金的實務作法,通常是每季公布持股,但會另外公布一份「選股池」,讓外界得知這檔基金的投資範圍,例如富達藍籌成長主動型ETF(FBCG)即是採取這種做法。

 

有趣的是,FBCG在基金月報中除了依規定加註警語,表示「不會每日公布持股」外,也附加說明「持股保密」的好處,就是減少被跟單的風險。

 

然而從美國市場發展至今的狀況來看,投資人依舊對「全透明」的資訊揭露較為買單。據資料,美國市場在2023年7月底,有55檔半透明主動式ETF,但因為規模成長有限,目前僅剩33檔,在總計1021檔主動式ETF中,算是稀有動物。

 

「沒辦法,我只能先想出見招拆招的新套路。」某位準備上陣的經理人透露,自己可能會「極度分散」持股,先建構出令人目不暇給、外界難以一時釐清方向的持股名單,彷彿打出迷蹤拳,「等到機會出現時,再集中火力迅速加碼重點股。」

 

至於投信同業之間可能跟單、對做的問題,摩根投信董事長唐德瑜並未過度擔心:「四大流程還是在啊!這是很嚴謹的流程。」所謂四大流程,是指投信基金一趟買賣持股的前後過程,必須備妥分析報告、投資決定書、執行紀錄、檢討報告等,供金管會隨時檢視投資決策的合理性,「你總不能跟金管會說,因為看到其他基金買進這檔股票,所以也就跟著買吧!」他打趣地說。

 

像買賣股票一樣下單! 看懂台版主動式ETF ——國內主動式ETF規畫

 

新影響》

不再重押台積  但中小型股波動將變大

 

不過,仍有不少投信業高層坦言,當主動式ETF登場後,「會發生什麼狀況,真的還有太多未知。」

 

往好處想,以台股而論,由於主動式ETF必須把更多資源放在與指數關聯度較低的「非權值股」,因此,隨主動式ETF規模擴大,也可望讓更多市場資金挪向中小型股,扭轉當前台積電獨占大盤4成權值比重、前十大市值股票占大盤權值55%的畸形現象。

 

事實上,主動式ETF非但「不應」重押權值股,依照法規,更「不能」重押權值股。這項新商品的投資規範完全比照主動式基金,包括對單一個股的持股比率不能超過基金總值10%。相較之下,我們熟悉的被動式ETF則沒有持股比率上限。

 

另一個來自主動式ETF的可能影響,是部分個股的股價震盪。「過往,台股每逢ETF換股,權值股就會出現較大幅度的股價震盪,未來,主動式ETF可能頻繁換股,而且還是中小型股……。」張錫提醒,在市場資金可能跟進跟出的慣性下,投資人或許要習慣更劇烈的中小型股震幅。

 

投資人的利器、金融業的「鯰魚」⋯ 業界這樣看主動式ETF

 

新挑戰》

業者須hold住折溢價   讓價格更合理

 

當主動式ETF持股的股價波動幅度加劇,另一個衍生的挑戰,就是「ETF折溢價」的控制。

 

簡單解釋,ETF既然在交易所掛牌交易,其「價格」變化就像一般上市櫃公司的股價,是由市場各路資金買賣力道決定;但ETF的真實「價值」,則取決於其持股的整體市值變化。因此,有可能出現「價格」與「價值」大幅落差的狀況,這就是ETF的折價或溢價問題。

 

最鮮明的案例,是發生在去年10月的「陸股ETF之亂」。當時中國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但陸股因10月長假休市,股價未變,反倒是在台股掛牌的多檔中概股ETF反應政策利多、價位急漲,出現大幅溢價,例如永豐中國科技五十大ETF(00887)甚至一度溢價200%,待陸股恢復交易後,又在7個交易日內暴跌7成。

 

就像被動式ETF一樣,主動式ETF也有透過「實體交割」來校正折溢價的機制,例如當ETF大幅溢價、價格高到遠遠脫離合理價值時,法人可在股市裡一手放空ETF,另一手低價買進這檔ETF持有的一籃子股票,然後用這堆股票換成ETF,隨即回補放空部位。一趟操作下來,法人輕鬆賺到套利財,ETF的價格則能回歸合理區,雙方皆大歡喜。

 

此外,為了控制折溢價,投信公司可以每天調整這檔ETF的發行額度,透過籌碼供給增減,將ETF的「股價」修正至貼合指數,在去年10月的00887溢價事件中,永豐投信的補救舉措,就包含了增加發行額度;再者,每檔ETF依規定必須搭配至少一家「流動量提供者」,也就是所謂的「造市商」。由券商自營部擔任的造市商,重要任務之一,是藉由在盤中直接買賣這檔ETF,讓價格更趨合理。

 

整套機制,國內在被動式ETF的運作上已有經驗,但李孟霞提醒,不同於被動式ETF是採取定期換股的頻率,主動式ETF可能會在「盤中」就進行換股,且持股多為流動性較低的股票,造市商在無法充分掌握ETF持股的狀態下,運作必然會比過往複雜許多。

 

因此,某投信業者透露:「這一次金管會的審查超級嚴格……。連負責搭配的造市券商,金管會也要面談。」但反過來講,「這也代表,愈有ETF經驗的投信業者,愈有可能成為第一波贏家;至少,愈不會在折溢價的問題上出現麻煩。」業者如此表示。

 

曾在富邦投信管理多檔ETF的呂其倫則指出,發行主動式ETF的投信業者,最好要具備一定的資產規模以及ETF發行經驗,相對較能應對各種突發的市場狀況,「如果應對能力不足,恐怕影響ETF的運作。」

 

為此,過往較少接觸ETF的外商投信,近來也積極布建相關人力。某外商業者坦言,面談超過20位具有被動操作經驗的基金經理人,仍難搞定相關人力;不過,這家外商投信對於搶攻台股主動式ETF仍信心滿滿,「回到本質,主動式ETF的核心還是在於打敗大盤。」

 

與傳統ETF相比,主動式ETF同樣具有資訊透明、 成本低、交易彈性等特點。兩者最大差異,在於 主動式的績效波動可能較大。

與傳統ETF相比,主動式ETF同樣具有資訊透明、成本低、交易彈性等特點。兩者最大差異,在於主動式的績效波動可能較大。(攝影/吳東岳)

 

新走向》

更重視配息、更在乎產品差異性

 

該業者旗下的台股基金績效長期亮麗,也已規畫出頗具競爭力的主動式ETF商品,「必然會與公司原本的台股基金有所區隔,比如,我們的主動式ETF會在打敗大盤之餘,更重視配息能力。」

 

這番說法,點出了主動式ETF對台灣資產管理市場的某種「鯰魚效應」。首先,雖然經理人逆襲的對象是被動式ETF,但就投資效果而言,最有可能與主動式ETF直接比較的,卻可能是同樣標榜打敗大盤的主動式基金。因此,主動式基金、主動式ETF之間的產品差異化發展,可能就是未來國內基金市場的走向之一。

 

另一方面,作為主動式基金重要銷售通路的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也將面臨挑戰。「主動式ETF上路,確實可能對銀行的基金銷售業務帶來挑戰。」第一銀行與臺灣銀行異口同聲表示。

 

不過,兩家銀行業者也認為,銀行通路與主動式ETF所仰賴的券商通路終究不同,臺銀強調,未來財管訴求將更強調「服務」與「商品多樣性」,藉此與券商通路創造更大區隔。

 

至於整體基金市場的鯰魚效應,臺銀認為,基金公司須適度調降管理費或強化投資績效,又或者,推出更多具特色或主題性的基金。

 

新效應》

0050醞釀分割  以降低投資門檻

 

關於前者,效應似已出現。近來,0050宣布降低經理費與管理費,並在新版公開說明書中增列「基金分割」相關條文,若未來進行分割,投資門檻將大幅降低。部分業者認為,0050此舉是為競爭來臨前鞏固江山,「但無論如何,對投資人來說,就是好事。」

 

張錫也認為,雖然目前政府對主動式ETF僅開放股票型、債券型兩種商品類型,尚不能如國外市場,以搭配衍生性商品操作的方式,變化出更具差異化的投資工具,「但有開放就是好事!」當各路操盤高手站上高亮度的新擂台,彼此競爭更有戲、新商品差異化更精采,「最終得利的,絕對都是台灣投資大眾!」他說。

 

劉宗聖

劉宗聖

 

劉宗聖借鏡國外經驗:

主動式ETF將讓市場百花齊放

 

「主動式ETF的開放,不只是一個新產品的落地,未來更可能引發業者在策略、機制上的進化。」談到主動式ETF開放對資產管理市場的蝴蝶效應,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寄予厚望。

 

他首先解釋,從美國經驗來看,「被動式ETF的先行者,在主動式ETF市場不見得能搶占先機。」劉宗聖舉例,美國規模前十大的主動式ETF中,其中三檔來自摩根資產管理(J.P. Morgan),另五檔來自德明信基金顧問公司(DFA);反觀被動式ETF巨頭如先鋒(Vanguard)等,並非要角。

 

參與業者的不同,意味主動式ETF市場將有「百花齊放」的想像空間。劉宗聖舉例,除了在主動式操盤具有優勢的摩根,轉進主動式ETF表現亮眼外,原本是為機構法人特定需求而量身打造基金的DFA,將同樣概念的商品轉攻主動式ETF,仍能普獲認同,該公司甚至將旗下部分基金轉型為主動式ETF,一樣熱賣。

 

再以亞洲發展主動式ETF最成功的韓國來看,規模前五大都是固定收益型商品,究其原因,除了該類商品開放較早,法規亦容許經理人可透過交換交易(Swap)方式提高收益。

 

  • 交換交易(Swap): 一種衍生性金融商品,由交易雙方約定以兩種資產作為交換,並在約定的到期日,將資產換回;交易雙方以類似對賭的作法,達到獲利或避險的目的。

 

目前台灣法規並未開放主動式基金直接轉型為主動式ETF,經理人也還不能運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劉宗聖認為,新商品甫將上路,「大家應先做好投資者的保護與教育。」但從國外發展路徑看,隨著時機成熟,「 確實可期待主管機關進一步開放法規、業者積極開發更有創意的產品,讓整體市場更加百花齊放。」

 

  (李瑞瑾)

延伸閱讀
景氣再亮紅燈!現在還可以用「景氣燈號投資法」?股魚「20年進出8次沒輸過」:第一顆紅燈就要賣股
景氣再亮紅燈!現在還可以用「景氣燈號投資法」?股魚「20年進出8次沒輸過」:第一顆紅燈就要賣股

2025-02-06

景氣燈號再亮紅燈,股民在問該逃命?「燈號投資法」這樣賺!達人揭過去20年歷史數據:目標很清楚
景氣燈號再亮紅燈,股民在問該逃命?「燈號投資法」這樣賺!達人揭過去20年歷史數據:目標很清楚

2025-02-05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我就是主力!光繳稅就2億,八年級當沖王巨人傑告白:為何散戶買了跌、賣了就噴出...不是我害你賠錢

2024-04-22

電價漲定了?平均漲幅估6% 民生用電漲幅恐高過產業!2月景氣燈號會再亮紅燈?|今周重磅
電價漲定了?平均漲幅估6% 民生用電漲幅恐高過產業!2月景氣燈號會再亮紅燈?|今周重磅

2025-03-24

00919、00713、00878...景氣燈號反轉該逃命?過去20年盤整後反彈機會高:艾蜜莉「燈號投資法」這樣賺
00919、00713、00878...景氣燈號反轉該逃命?過去20年盤整後反彈機會高:艾蜜莉「燈號投資法」這樣賺

202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