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拳擊好手、「抗癌女拳王」陳念琴在2024巴黎奧運拳擊女子66公斤級一路過關斬將,8/6在奧運女子拳擊66公斤級4強,以1比4遭中國好手楊柳逆轉,仍是替台灣進帳1面銅牌,為台灣拳擊代表隊在這次奧運摘下的第2面銅牌。
賽後陳念琴也按照以往「慣例」親吻擂台地板,即便目前還不確定下一屆洛杉磯奧運是否還會有拳擊賽事,但她表示,「接下來的2028年洛杉磯奧運,我希望能陪著詩儀朝下屆奧運前進,帶著沒拿到金牌的不甘心,一步一步繼續走下去。」
事實上,陳念琴在備戰東奧的過程中,也就是2019年11月,被診斷罹患淋巴癌,她曾在臉書提及這段抗癌過程,起初為了不讓家人、隊友擔心,跟教練討論後決定隱瞞病情,也不想要被大家用病人看待,打亂了全隊備戰奧運的氣氛。
陳念琴說,她要面對化療帶來的反應,在正常人都吃不消的狀況下,需要邊做化療、邊訓練,常常身體全身沒力,連手都舉不太起來,訓練到一半想吐更是家常便飯,「但為了夢想我願意忍耐,因為成就成功的過程,再苦再累都要咬牙撐過。」
「我的拳擊生涯就像搭雲霄飛車,最精彩時出現噩耗、最平凡時累積成就,感謝自己不曾放棄,達到巔峰確實困難,因這些困難使我成長勇敢,然後一次次過關。」
台灣拳擊好手、「抗癌女拳王」陳念琴在2024巴黎奧運拳擊女子66公斤級一路過關斬將,8/6在奧運女子拳擊66公斤級4強,以1比4遭中國好手楊柳逆轉,仍是替台灣進帳1面銅牌,為台灣拳擊代表隊在這次奧運摘下的第2面銅牌。
▲陳念琴勇奪銅牌,賽後也按照以往「慣例」親吻擂台地板。照片來源:中華奧會。
「要當一位拳擊手真的不簡單。如果你希望未來的路能走得更高、更好,你必須謙虛,而且要懂得感恩。」2013年9月28日,新竹市立成德高中二年級學生陳念琴在日記中,寫下這段話。這一天,她在保加利亞舉行的世界青少年國際拳擊錦標賽,拿下女子組75公斤量級冠軍。
陳念琴在小學時期就是運動健將,參加游泳、跳遠、羽球、田徑等各種運動競賽,無論是講求技巧、耐力或爆發力等不同競技,都成績斐然。
▲今周刊攝影資料庫(攝影/陳俊銘)。
生涯第3度踏上五環賽場
國中一年級時,當時成德高中老師、同時也是拳擊教練柯文明正四處物色優秀人才,住在馬祖的原住民友人向他推薦陳念琴,「她當時是角力選手,在場上有傑出拳手該有的特質:既有爆發力,又很穩定。」柯文明說。
2013年出征世界青年拳擊錦標賽勇奪金牌,這是她第1場代表作。3年後,取得里約奧運資格,成為台灣隊史上首位打進奧運的女子拳擊選手,該屆比賽打到16強。
然而就在2019年備戰東京奧運時,確診淋巴癌,剛好遇到新冠疫情,奧運延期讓她有時間恢復與訓練,最終如願登上東京奧運舞台,闖進8強。其實當時外界都不知道陳念琴有這一段抗癌歷程,直到奧運歸國,才首度公開曝光自己的抗癌史,她在臉書曾詳細寫下這段經過。
延伸閱讀:
陳念琴:每次上場重新歸零,被打後三倍奉還!
▲▼翻攝陳念琴﹣I'm Nien-Chin,CHEN臉書。
東奧前半年罹癌,一度想先拚奧運
陳念琴指出,2019年6月,在1次看診時,醫生注意到脖子上有類似腫塊的東西,當初不以為意,不料之後腫塊持續變大,再經過多次的超音波、斷層掃描檢查之後,在2019年11月確定罹患淋巴癌。
當時陳念琴再半年就要參加奧運,位居69公斤量級世界排名第1、身心靈正處於最顛峰狀態,「生性樂觀的我,也找不到任何開心的理由」,甚至一度不想治療這個病症,想先拚完奧運再說。
「我最終選擇面對這個癌症,因為我知道只有戰勝它,我才能夠站上夢寐以求的奧運舞台」。陳念琴跟教練討論後決定隱瞞病情,但緊接著要面對就是化療帶來的反應,在正常人都吃不消的狀況下,她需要邊做化療、邊訓練,常常身體全身沒力,連手都舉不太起來,訓練到一半想吐更是家常便飯,「但為了夢想我願意忍耐,因為成就成功的過程,再苦再累都要咬牙撐過。」
後來因為化療掉髮還訂製假髮來遮掩嚴重的掉髮情形,也因化療的不適,幾乎只能吃白土司培養體力,直到2020年底,身上的癌細胞逐漸全部消失,只要定期回診追蹤就好,能以健康的身體挑戰奧運擂台,對她來說是莫大奇蹟。
▲翻攝陳念琴﹣I'm Nien-Chin,CHEN臉書。
賽後的眼淚並不是懦弱,而是堅韌不拔的自信
陳念琴說,在8強戰裁判宣判落敗後,下意識反射動作雙腳跪地並雙手合十、親吻擂台,因為想向她的專業表示最高的敬意,「賽後的眼淚並不是懦弱,是我戰勝所有挑戰,重新建立的那份堅韌不拔的自信」。
陳念琴表示,罹癌的噩耗、停了1年訓練,重新再站上舞台是非常珍惜,一直覺得這是老天的安排,讓奧運延期1年,讓她有時間好好接受治療後重返舞台,奧運第5名這份禮物,是天主給的最美禮物。
「我的拳擊生涯就像搭雲霄飛車,最精彩時出現噩耗、最平凡時累積成就,感謝自己不曾放棄,達到巔峰確實困難,因這些困難使我成長勇敢,然後一次次過關」。陳念琴說,時常將羨慕的眼神投向別人,卻忘了回頭給自己掌聲,「念琴,妳真的超棒!」
▲翻攝陳念琴﹣I'm Nien-Chin,CHEN臉書。
本文暫不開放媒體夥伴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