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台東公東高工2023年因財務困難,被國教署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引起各界嘩然,因為公東高工不僅是台東少數僅存的技職學校,在校學生有65%為經濟弱勢或學習弱勢。
公東高工嚴格的「實作」教育,曾成功孕育出多位國手、技工與產業老闆,今周刊「技職培力翻轉人生系列報導」,第一手記錄公東高工如何幫助更多需要被拉一把的孩子,讓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翻轉人生。
「國小時,我是靠著每天幫老師打掃校園來換取上課後課輔班的。」全國技能競賽家具木工職類裁判長侯世光,家中有10個兄弟姐妹,在他小學5年級那年,父親在務農時意外過世,讓家中經濟頓時陷入困境。
對讀書頗有興趣的他,從小學起就在老師的幫助下,靠著每天執行一些簡單的勞務,來換取讀書的機會。到了國中時,一次工藝課改變了他的一生。
當時的工藝老師看見侯世光利用板子製成的衣架,大為讚賞,鼓勵他繼續往木工的道路上前進,侯世光說:「那是我第一次發現自己對木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 也因為老師的這句話,讓他選擇了台東當時頗負盛名的天主教會學校台東「公東高工」家具木工科。
資助優秀學生學費還發零用金 公東高工盼助學生翻轉人生
「當時普通高中一學期的學費大約新台幣600元,公東高工一學期的學費要新台幣1800元。所幸,畢業校友在產業優秀表現,廠商提供學校獎學金,我有獎學金的資助,公東高工當時除了給我足夠付學費的錢,每學期共2500元的獎學金,等於還另外給了我700元零用錢。」公東高工照顧弱勢學生的創校理念,讓侯世光可以無後顧之憂完成高職學業。
事實上,他在公東高工並不只是「完成學業」那麼簡單,由於公東高工是一所教會學校,常有來自瑞士、德國或奧地利…等歐洲地區的外籍老師,來到台東協助授課,師徒制的教學方法讓他接受到扎實且嚴格的訓練,在高三那年北上參加第1屆全國技能競賽家具木工職類競賽,打敗許多業界高手獲得銀牌。
照片來源:侯世光提供。
他更在1971年代表台灣到西班牙參加第20屆國際技能競賽,也就是技職界的奧林匹克競賽,成為首位代表台灣參賽的選手,他不負眾望抱回銅牌,寫下台灣在世界技能競賽舞台上獲獎第1人的紀錄。
侯世光年紀輕輕卻有一身好本領,獲得當時全國技能競賽家具木工職類裁判長鄭曾祜的賞識,鄭曾祜同時也是一名在師大任教的教授,在侯世光畢業後親自寫了一張明信片給他,邀請他擔任計畫案導工。
在公東高工磨練出一手好技術,侯世光屢屢在台灣與國際賽事中獲獎。(照片來源:侯世光提供。)
先受技職教育站穩根基 侯世光苦讀成台灣木工博士第一人
到了師大後,看著身著制服的師大學生們,讓以前不敢奢望念大學的侯世光,燃起立志要當大學生的念頭,他一邊唸書、一邊準備考大學,在過程中參加第3屆全國技能競賽勇奪金牌,代表國家參加國際技能競賽榮獲銅牌;隨後,他又一路苦讀,甚至到美國取得碩博士學位,成為台灣第一位木工博士。
學成歸國的他也積極投入培育國手計畫,自1995年起率隊出國參加每2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技能競賽,屢屢帶領國手為台灣拿下獎牌、為國爭光。
前排右白衣者為侯世光,前排左為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家具木工」金牌得主鄭欽豪(公東校友)。(照片來源:侯世光提供)
談起養成自己木工技術的重要母校陷入財務困難,侯世光相當不捨:「錫神父(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自民國49年創校以來,造就了許多產業技術尖兵,帶動了地方與國內外產業的發展、師長教學與技術傳承,形塑了公東學園成為青年學子學習工業技術的首選。」
校友感念神父錫質平 自發成立基金會要助母校永續經營
他認為,公東學園就是一所承襲並顯現「錫氏精神」的學校,是一所持續努力、堅持信念地在台東,全力培育技職技術人才的優質學園。如今,當母校面對困境,包括侯世光在內的校友,自發性地成立「財團法人質平文教基金會」,「因為校友們認為我們有責任攜手學校面對困境,使學校得以永續經營發展。」
他引用台北上河圖總編的一段話:「飲水思源,回首來時路,知悉未來路」,質平基金會除了傳承錫神父的大愛精神,更為了推行台灣技職教育及爭取弱勢族群平等學習機會而存在。「但畢竟校友的力量也有限,想懇請社會大眾一起支持與協助」侯世光這樣補充。
為成立質平基金會,侯世光前往與天主教白冷會進行溝通。(照片來源:侯世光提供)
在華人傳統的想法中:「唯有讀書高」,但侯世光的案例讓大家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其實學子的發展不是只有讀書這條路,技職教育也可走出一片天;甚至就算先選擇技職教育培養一技之長,後續仍有繼續深造讀書的機會。
被問到要給正茫然不知道未來方向的學子什麼建議?侯世光分享:「要繼續升學或接受技職教育是多元化選擇、見人見智,但路是走出來的,像是公東高工就有許多校友後來在產業界與學術界舉足輕重。行行出狀元,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志向,設定目標未來職場在哪裡,並持之以恆邁向未來。」
相關新聞:
本文不授權合作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