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台東公東高工2023年因財務困難,被國教署列為「專案輔導學校」引起各界嘩然,因為公東高工不僅是台東少數僅存的技職學校,在校學生有65%為經濟弱勢或學習弱勢。
公東高工嚴格的「實作」教育,曾成功孕育出多位國手、技工與產業老闆,今周刊「技職培力翻轉人生系列報導」,第一手記錄公東高工如何幫助更多需要被拉一把的孩子,讓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也能翻轉人生。
「在偏鄉地區,學生讀技職學校的比例會比在都市裡頭高,所以技職學校的留存相對重要,加上公東高工的科系很多是台東獨有的,其實這是一個受教權的保障。」
公東高工校長李恭榮被問到公東高工對台東學子的特殊意義時,下了這樣的註解。
公東高工,這所由天主教白冷會在台東創立,於1960年落成的學校,自創校的第一天起,就以照顧台東弱勢學子為出發點。「當初神父們看到台東子弟的需要,他們發現台東小孩到台北都只能做最底層的工作,因而決定在台東辦一所工業職業學校。」李恭榮這樣解釋當時白冷會神父錫質平創校的理念。
▲公東高工創校理念為照顧弱勢學生。(圖/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提供)
一開始時,神父本想教學生們做鐘錶,但礙於台東太熱、太濕,不利發展鐘錶業,因此後來調整為開設歐洲最擅長的木工科與機械科,奠定公東高工兩科系的扎實基礎。
▲公東高工木工科頗負盛名,學生作品品質優良。(圖/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提供)
創校理念為照顧弱勢 公東高工至今仍有65%學生屬弱勢族群
本著照顧弱勢學生的初衷,公東高工至今仍有約一半的學生是原住民,有15%學生來自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家庭,還有17%的新住民與特殊學生,扣除重複的學生,公東高工有約6成5的學生屬於經濟弱勢或學習弱勢。
「過去政府曾有個政策是希望私立高職能升格為五專,當時校務會議都已經通過要想辦法升格,但是白冷會的神父跳出來反對,理由是『與創校宗旨不符合』。」原來,學校升格後可能因為全新的規範,讓他們無法持續照顧弱勢的孩子。
李恭榮回顧當初神父們做出的決定指出:「我們很感謝神父當初的真知灼見,因為如果那時候升格為五專,後來又改為私立科大,到現在面臨少子化的衝擊,我們的財務困境大概只會更嚴重,甚至可能馬上就要退場,現在東部的私立科大,大概都是退場收場。」
▲儘管在週末期間,仍可看到許多學生在校磨練木工技術。(圖/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提供)
儘管沒有落入退場的命運,但公東高工還是在今年5月因財務問題被列入專輔學校的名單中。這樣一間以照顧弱勢學子為己任,又培養出優秀技工的學校面臨危機,讓各界紛紛伸出援手。
學生領6千霸氣全捐學校 感念師長陪伴逆轉人生
當公東高工傳出財務危機時,恰好碰上政府發放「全民共享普發現金6000元」,有位學生自告奮勇要將收到的6000元全捐給學校,李恭榮說:「他說他在公東高工,從不想讀書的狀態到開始對實作有興趣,很感念老師的陪伴,也感謝學校,所以要捐出這筆錢,我們很高興學生除了學到技術,也學會感恩。」
還有一次,當李恭榮一如往常在校門口附近巡視,一位老婆婆走上前問他:「你是校長嗎?」確認他的身份後,就從身上掏出1萬元說要捐給公東高工。
「我嚇了一跳,問她是不是學生家長,或是跟學校有什麼淵源?她說都沒有,她是一位單親媽媽,當初自己很辛苦撫養2個孩子長大時,有受到社會的照顧,現在孩子都成家立業,她自己還有在工作,希望能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不管是學生、校友或是關心公東高工的善心人提供協助,李恭榮都銘感五內。
▲公東高工學生木工作品。(圖/台積電慈善基金會)
公東高工校長談學生特性 不一定優秀但肯吃苦
至於談到公東高工的學生,李恭榮用相當委婉的方式讚美他們:「公東的學生其實不一定優秀,但他們是靠苦練出來的,所以公東的校友都有吃苦耐勞的特質,就像我們的校訓一樣:『認真負責』。」
▲李恭榮用相當委婉的方式讚美學生:「他們其實不一定優秀,但他們是靠苦練出來的」。(圖/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提供)
在來到公東採訪的這一天是個周六,在校園的木工教室還能看到學生在製作作品,李恭榮笑稱:「他們有時候連遇到3天連假都不大想回去,我都要把他們用趕的趕回去。」
有許多公東木工科的學生因為同時是國手,就像其它大家熟悉的體育項目國手一樣,生活中最重要的重點就是練習,公東的國手們有時一練就到晚上8、9點,索性就住在學校宿舍了。
為了持續實踐白冷會神父照顧弱勢學子的創校理念、為了孕育台灣木工人才,公東高工攜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想從積極招生的策略下手,舉辦職涯潛能探索班,讓附近的國中生更了解技職學校的樣貌、知道公東高工能教他們什麼。
▲公東高工餐飲科老師在職涯潛能探索班,帶領國中生體驗餐飲科教學內容。(圖/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提供)
產學攜手、讓學生畢業即就業 可望降低弱勢生中輟率
「現今社會其實很缺有技術的工人,很多年輕人進入公司當上班族,但在工業現場上非常缺工,我們希望能慢慢把公東學生引領到一畢業就能直接就業的層次。」
李恭榮也分享,將向教育部提出一個「產學攜手2.0」計畫,主要目的是讓高職、科大跟廠商三方緊密結合,讓學生在高職一畢業後就到廠商就業,再利用下班時間回科大去進修。
「弱勢的學生為了要繳學費,晚上常常要花很長的時間打工,可是往往這樣子又會導致他白天沒辦法好好學習,長此以往很容易中輟。」但若能透過產學攜手2.0方案,李恭榮分享,有個很重要的精神就是「精準就業」,讓機械科的學生到機械工廠去上班,白天在工廠好好工作、晚上再到學校念書,享有正式勞工的的勞健保與薪資,「這對學生穩定就業與升學都有幫助」。
本文不授權媒體夥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