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而建築業正是全世界能源排放的一大來源,作為臺灣社會住宅的主要推手,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國家住都中心)帶頭導入減廢、循環經濟相關做法,要帶動臺灣建築產業朝向淨零排放前進。
按照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年3月所發佈的「2050淨零排放路徑」,分段推動產業轉型,目標為2050年全部新建建築物及超過85%既有建築物須符合近零碳建築;2023年7月起,公有新建辦公、服務類建築,必須取得新建建築能效2級以上標示,住宿類建築則在2025年起適用。
比政府要求的水準更嚴格, 2023年1月即全面導入減碳項目
「國家住都中心為中央社宅政策執行單位,須全力配合淨零政策。」國家住都中心執行長黃景茂說,2021年國家住都中心社宅發包決標戶數占全國住宅類建照核發的8.07%,2022年則約10%,而2023年預計更多,因此國家住都中心對自我的要求比政府規定還要嚴格,超前部署導入減碳項目及循環經濟,希望做好帶頭的角色,引領臺灣住宅淨零轉型。
從2023年1月起,國家住都中心全面導入減碳相關舉措在社宅公共空間及住宅單元。將公共空間的電梯採電力回生系統、頂樓設置太陽能板、雨水回收系統、變頻(節能標章)地下室排風機、二線式燈控及能源管理系統;在住宅單元家電方面,冷氣機採1級能效、爐具及熱水器採2級能效,讓節能減碳的觀念落實在社宅生活之中。
位於高雄左營的崇實安居社會住宅已申請認證達到建築能效1+級。
與台灣建築中心合作,高雄兩處社宅基地建築能效達到「1+」
其實早在2021年,國家住都中心就與台灣建築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由台灣建築中心提供建築相關技術資源,其中近零建築技術導入是一大重點,從綠建築、智慧建築發展至新建住宅能效標示1級,提升新建築能效水準,並導入循環經濟概念作為建築規劃設計原則之一,藉由資源的循環使用,減少資源消耗及廢棄物產生來降低碳排。
同樣在2021年,配合經濟部能源局「近零耗能建築示範應用計畫」,國家住都中心選定高雄市崇實安居、鳳翔安居兩處社宅,先行試驗導入近零建築規劃。由國家住都中心擬定計畫後,參與的建築師、統包商配合實施、不斷精進,最後建築能效已經達到1級以上,「這兩個社宅基地均已申請認證達到建築能效『1+』級。」黃景茂說。
落實減廢、循環核心價值,從建材到工法都採取新作法
國家住都中心從社宅興建階段就導入淨零減碳作法,包括減廢、循環兩大核心。像是在建材部分,選用可回收、低污染之綠建材或環保建材,以及使用定尺鋼筋,在工廠加工裁切,減少在工地裁切所浪費的鋼材,也使用電弧爐鋼筋,即以廢鋼為原料再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建築帶來的資源消耗,並創造資源可循環性。
預鑄工法在工廠標準化製造,讓施工現場以組裝、接續為主,減少施工廢棄物。
在創新工法上,國家住都中心也鼓勵統包商採用預鑄工法、整體衛浴、系統模板等工法,藉由工廠標準化製造,讓施工現場以組裝、接續為主,減少施工廢棄物並循環使用。另外,黃景茂指出,社宅工程均會落實BIM(建築資訊模型),透過電腦整合建築物的所有訊息,便能提升施工效率,減少重複施工,而且BIM貫串建築物的生命週期,對於後續營運管理也會帶來諸多便利。
以鋁模板取代傳統木模板,不易變形可循環再利用。
鼓勵統包廠商持續加強循環經濟觀念,盼帶動建築業淨零轉型
黃景茂說,由於在設計規劃階段就已經導入淨零減碳的做法,在後續住宅營運管理的5、60年期間,碳排量也會比現今多數住宅還要低,因為循環經濟都已經落實在設備及家電上。而展望未來,黃景茂不只期許國家住都中心在淨零減碳上持續精進,也希望擴散效應至建築業。
國家住都中心全臺完工及決標社宅共計4萬7,467戶,公辦都更招商成功12件(截至2023年12月15日),持續鼓勵統包廠商、建商於設備及家電方面加強循環經濟觀念。黃景茂舉例,像是鼓勵統包廠商使用鋁模板施工,取代傳統的木模,同時鼓勵預鑄工法、整體衛浴等更環保的做法,雖然改變傳統做法需要一段時間調整、適應,且初期來看可能會增加成本,但是長遠來說,這些新做法勢必會帶來長期效益,也有助於建築業達標規定的碳排水準。
「我們要落實臺灣近零建築,包括社宅及公辦都更,將永續發展的理念擴散至臺灣各個角落。」黃景茂說,國家住都中心會以身作則,希望推廣更多減低碳排、循環經濟的作法,希望建築業能夠儘早達到近零建築目標。
(國家住都中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