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作品「漣漪的旋律」於台中市職人傳承新秀選拔中獲得優等的蕭沛宸與全馨,他們將城市文化與服裝設計融合,師徒之間傳承的不僅是技術,還有對職人精神的深刻理解。在時尚設計的世界裡,一針一線的細節皆藏著師徒之間的默契與心血。
教室裡,縫紉機正規律地運作,縫線在布料上不斷拉出精準的軌跡,桌面上散落著成疊的設計稿、未完成的布片和各式工具。亞洲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蕭沛宸與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全馨站在工作台旁,仔細討論布料壓線的問題。
正是這樣的精益求精,使兩人在台中市政府舉辦的職人傳承新秀選拔活動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等,見證了兩代服裝設計人攜手努力的成果。
技藝的精雕細琢 傳遞職人精神
重視細節的蕭沛宸,讓全馨深刻感受到職人精神是對技藝的精雕細琢。
來自桃園的全馨,4年前因求學來到台中,對設計一知半解的她,在充滿文化底蘊的霧峰逐漸培養出美感與品味,也在亞洲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她結識了老師蕭沛宸。
蕭沛宸是土生土長的台中人,高中原本選讀會計科,但很快就發現志趣不合。在母親的建議下,她開始學習裁縫,進入裁縫店拜師,並透過女裝訂製的實務訓練累積經驗。期間她半工半讀取得商業設計的專科學歷,並在26歲時取得甲級技術士證照。
「在此之前,我都是依客人指定款式量身訂做,雖然磨練了技術,但確實對『服裝設計』沒有概念。」蕭沛宸回憶說,真正的轉變是在她決定攻讀碩士學位時,遇到現任亞洲大學時尚設計學系的系主任林青玫,啟發她從「服裝製作者」轉為「服裝設計師」,此後來到霧峰的亞洲大學,並完成博士學位,如今也在亞洲大學擔任教職。
在課堂上,蕭沛宸特別注重細節。她提醒學生車縫時需注意外觀平整度等關鍵細節,並在每個步驟中細緻地講解其意義。全馨還記得,蕭沛宸老師第一次檢查她的作品時,就是指出了她以為無傷大雅的細微車縫不順出現角度的地方,並要求她重做。「我當時沒察覺到問題,但老師就是能看出來。」這種職人精神深深影響了她,讓她理解到做服裝不僅是創意,更是一種對技藝的精雕細琢。
「漣漪的旋律」
以台中國家歌劇院為靈感
「全馨遇到問題不會輕易放棄,會反覆嘗試布料、色彩和線條,直到找到理想的效果。」在蕭沛宸眼中,全馨雖然高中不是服裝科班出身,但卻展現出極高的專注力與堅持力。當兩人聯手製作台中市職人傳承新秀選拔的作品「漣漪的旋律」時,蕭沛宸選擇改變平時的授課習慣,先放手讓全馨自由思索。
對於蕭沛宸與全馨來說,台中無疑是她們設計創作的靈感來源。尤其這座城市擁有許多國際級的建築,除了台中國家歌劇院外,亞洲大學內的現代美術館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台灣的首座作品,其簡約而現代的風格為師生們帶來無限啟發。
而「漣漪的旋律」則是以台中國家歌劇院為靈感,將歌劇院的水池和波紋轉化為服裝上優雅的曲線,展現出層次豐富的美感。全馨回憶說,她先將構思繪製為設計草稿,蕭沛宸則針對製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穿著的實用性給出建議。例如,全馨最初設計的外套沒有領子,蕭沛宸認為可以透過雙層領子的設計,使整體更具層次感與份量感。為了讓波紋的律動感更生動,她們選擇質地輕薄的布料進行壓線設計,因此車縫時必須在布料底部墊上白報紙固定平整,確保每一條壓線的精確平整度。這樣的細節雖耗時,但在全馨看來,這段過程讓她在技藝與態度上都獲益良多。
在地文化滋養設計創意
服裝作品「漣漪的旋律」將台中國家歌劇院的水池和波紋轉化為優雅的曲線。
「台中有國際化的視野,也有悠久的歷史根基滋養在地創作氛圍。」蕭沛宸如數家珍地介紹著亞洲大學所在地霧峰的文化。從林家花園、光復新村到立法院民主議政園區,這些地標展現出不同時代的歷史脈絡,讓生活在這裡的學子在傳統與現代的交錯中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她深信,從在地日常中汲取靈感,將設計真正融入生活,是台中作為創意沃土的最佳體現。
而對全馨而言,台中不僅是求學的地方,更是她逐漸找到設計方向的啟蒙地。她入學時對「服裝設計」知之甚少,但在台中豐富的創意氛圍中,她逐步摸索、嘗試,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設計風格。漫步於這座城市的歷史建築與現代美學之間,她感受到設計中的文化承載,激發她對設計的熱愛。她坦言,專業服裝設計師之路並不容易,但對這條道路的嚮往始終未變。「對我來說,傳承不僅是技術的延續,更是一種職人精神的傳遞。」她語氣堅定地說,並滿懷期待地投入在畢業作品中,期望未來能在這片文化領域上持續發光,成為新一代的服裝設計師。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