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繼續劇烈震盪,說到投資理財,腦中最快跳出來的字眼是什麼?多半該是「風險」兩個字吧!就是基於這個原因,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告訴我們,此時此刻,其實是重新學習退休規畫的最佳時機。
最壞的時刻、最佳的時機,因為你會更深刻意識到各種風險的真實存在。物價漲幅固然不會年年飆高,但原來,長線財務規畫真的不能把通膨選擇性遺忘;資產價格不會年年重摔,但隨著勞動基金虧損的數字公布,總也提醒著勞保基金破產的計時器仍在滴答滴答響⋯⋯。
本期封面故事,我們報導退休準備的故事。準備好,是為了應付風險,也是為了鋪陳美好,於是,不只財務,包含身、心、靈,都在準備清單的範圍。又或者用國內老年學專家盧豐華也認同的這四句話來涵蓋:老身鍛鍊好、老伴照顧好、老友聯絡好、老本保管好。
報導中,我們蒐集了為人生下半場尋找生活軸心的準備故事,有人把職涯的專業漂亮延伸,有人隨著興趣與熱情的指引步步精采,有人沿著畢生職志繼續前行,也有人重新抔起青春年代的熱血。不管走哪一條路徑,都免不了上路前的提早安排。
提早,總是必要的。本次我們也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合作「二○二二國人退休理財大調查」,其中發現,國人對於長壽風險、退休所需的財務認知確實更趨精準,甚至在理財工具選擇上,也一定程度減少了過往常見的「保守病」;但在「提早準備」這一環節,仍未臻理想。
何時應該啟動退休準備的規畫?王儷玲說,三十到三十五歲應是適當時間,又或者,「最好的時間點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