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對操作退休理財的投資人來說,該如何因應呢?
無腦定期定額 是應對不確定行情的最好方法
一般我們說「退休理財」指的都是「長期投資」,不會指短線操作,所以,如果你真的有在為退休金做準備,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定額持續扣款下去」,因為這樣最不用去猜底。「無腦投資」或許是對應退休理財的最佳方法。
但是,如果你是個很容易看到對帳單數字呈負值就晚上睡不著的人,我有兩個建議:
一、「找對基金」,定期定額照常扣款,但這段期間通通不要去看對帳單;
二、在行情不確定期間,可以先降低定期定額的扣款金額,例如原本每檔扣款5千元,這段期間就先降低,改為扣款3千元(或有的平台可接受1千元,也可以),但是多出來的2千元不能花掉,一定要存起來,以等待將來有更低點出現時,將這筆存下來的錢用於單筆買進。
退休準備的定期定額 有獲利還是該賣出
對不同年齡族群的人來說,退休理財的投資持有組合也不太一樣,但前提都是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進行,因為定期定額最不需要去摸頭猜底,對絕大多數的散戶來說,這是最好的方式,可以藉由長期定期扣款,將成本平均分攤,因為扣款時間拉長,也能完整經歷一個景氣循環,除非你是投資高手,那另當別論。
如果是買台股股票的人,可以選定1至3檔配息穩定、企業夠大的好公司,每月定期定額買進零股,長期累積下來,就能取得較多股票張數,每年公司發配的股息可以再滾入買進,若是配股票股利,就是增加持股張數,我有好幾位朋友都是長期存股派,因為都是長期買進,累計迄今,每年光是股息就可以領到50幾萬、甚至上百萬(當然與時間長短及資金大小有關)。
如果是以基金為主要退休理財做準備的投資人,也必須選對好基金,否則也是可能會「翻船」的。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我認為,當你持有的股票或基金漲幅達到一個滿足點時,例如獲利30%或50%(也就是存股族常說的「當股價變貴」,例如股價漲幅已經超過其價值的1倍以上時),其實是可以先賣掉,獲利入袋的,否則,抱上去又抱下來,全部都只是紙上富貴,我認為並不符合退休理財的精神。
試想,如果當你要退休的時候,股價或基金淨值又回到買進的平均價格,那你這多年來也只是比「存錢」好一點(多領了配息或股票股利而已),退休金的累積效益就會差許多。所以,不是說定期定額存退休金就絕對不能賣,只要某一檔獲利達到你設定的停利點,你還是可以先賣掉,然後重新再定期定額(一個循環)。
30歲、40歲、50歲不同的持股組合
當然,不同年齡層的人,在基金配置上也略有不同,大致上我們會如此建議:
30歲持股組合
持有的基金組合可以涵蓋美股、台股,建議配置比例各約30%~35%,剩下的40%~30%可以酌量配置在產業型基金與東協基金上。
因為30歲的人,距離退休時間至少有30至35年,在選擇基金屬性上,可以傾向於比較積極型、成長型的市場。也因為距離退休時間還很長,所以建議30歲族群的人,全部採取定期定額方式。
且如同前面所提及的,當某檔基金獲利達到你自己設定的停利點時,可以先出脫獲利了結,然後將獲利的金額再分為36期(3年)或60期(5年)繼續扣款另一檔基金,而原本定期定額該檔基金的資金,則重新繼續扣款該檔基金。
說白話一點,就是用獲利的基金,去養另一檔新基金,而原本的扣款金額,可以繼續扣款原基金。這樣你的持有基金就會從1檔變成2檔……這也叫做「基金養基金」。
40歲持股組合
因為距離退休年期還有20年至25年,所以持有的基金組合中,可以適度加入非投資等級債。
配置比例建議是:美股、台股、亞洲型各約20%左右,如果想加入產業型基金,建議配置比例10%即可,另外的30%則是非投資等級債。
這個族群的人在投資操作上,也是全部定期定額,但當累積到一定金額後,例如某檔基金獲利了結時,就可以將這筆基金的資金買入非投資等級債,然後原扣款部分繼續定期定額該檔基金。
50歲持股組合
距離退休年期只剩下10至15年,所以在配置比例上,債券與平衡型或多元資產基金的比例建議可占50%,剩餘的50%才是定期定額買進美股、台股等。
而因為距離退休時間只剩10~15年,因此建議股票基金定期定額累積到一定金額後,轉進高評等債券基金與非投資等級債,不僅可以加強安全防禦線,同時,將來退休後也可以靠領債券配息當成退休金的一部份來源。
關於退休金的儲備,永遠都是盡早開始,隨時開始,就算你現在已經50歲,因為還有10至15年的準備期,雖不及30歲族群的人有時間紅利,但因為50歲若還有在工作的人,普遍薪資會比年輕人來得高些,而且50歲族群的人養育責任大部分都已經卸下,工作薪資在此階段是可以全部用來準備自己退休金的,所以10至15年的時間+較高投資金額,還是有機會在退休時為自己打造一套理想的退休金。
關於退休金,不怕起步晚,只怕不開始。
作者簡介_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目前為《Money錢》顧問。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7/28原刊於YAHOO股市:30、40、50歲 退休理財配置比例也不同
※ 本網站及作者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投資人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