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擁有中南部最優質的教育、醫療機能與飲食文化,從食衣住行育樂全面展開,磁吸效應創造全齡共享世代宜居榮景,成為嘉南平原的心臟。面對鄰近鄉鎮積極拓展新增產業科學園區,嘉義市拒絕被邊緣化,擴大推動「西區大發展、東區再升級」雙引擎計畫,自己當自己的靠山,找回嘉義的產業風華,躍升臺灣西部新都心。
城市領導者是夢想的推銷員與幸福的塑造者,如同狄更斯《雙城記》開場白,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嘉義市透過區域再造,為城市創造新亮點。
一心十字軸區域再造 營利銷售創歷史新高
何以嘉義市一上台便能聚光?毫無疑問,軟實力來自硬底子。翻開嘉義市2021年營利事業銷售額,即使新冠肺炎黑天鵝襲捲全球,仍連續3年突破新高,較前年大增221億元,成為嘉義市拚經濟的底氣。疫情下幾幅驚人影像,文化路夜市人潮塞爆、美術館夯景竄熱搜榜首、旅宿業營業額較前年大幅成長51%,全市努力拚觀光,人潮帶來商機,讓人看見嘉義市改變的企圖心。
無懼新冠肺炎黑天鵝肆虐,嘉義市全力拚經濟,文化路夜市人潮塞爆,衝刺觀光商機。
產業躍升與經貿發展、文化觀光形成嘉義市發展十字軸,以嘉義火車站為核心,大車站計畫成城市蛋黃區,推動鐵路高架化,縫合以往被硬生生切割的前後站發展,再透過分區開發、多頭並進,持續向中央爭取高鐵聯外軌道系統、辦理嘉義地區軌道整體路網評估規劃、新外環道路開闢等,打造交通樞紐便捷連結各區,成為周圍產業園區的生活中心,鄰近縣市就業、嘉義市生活靈活雙棲模式,將消費力、文化力引爆商機量能留在市中心。
中部第一例公辦都更 公私合作招商新典範
政策是深水工程,再寂寞也要做。嘉義市在中部地區率先推動首例公辦都更,以公有土地當觸媒,成功整合教育部、國產署、嘉義縣府公有土地與民間私人土地,規劃托育中心,退縮空間開放公眾使用,街角廣場成為友善空間,認養人行道與民族國小校園圍牆,打造安全友善通學步道的多功能智慧綠建築,寫下公私合作招商新典範,帶動市中心繁榮再造。
嘉義市KANO園區是座多功能公園,除了有以棒球主題的地景藝術,也有孩子最愛的星光溜滑梯、滑草場,是親子遊憩新景點。
對現狀不滿永遠是創新的源頭,為打造城市新格局,興建西區區政大樓、市政北棟大樓、KANO遊客中心、整建港坪滑輪溜冰場、西區全民運動館、湖美棒球場、湖內里活動中心、優化蘭潭旅遊環境與翻新河濱公園自行車道,多箭齊發建設讓宜居環境再升級,成為嘉義市的人氣票房保證。
觀光是撐起嘉義市經濟主力命脈之一,嘉義市政府積極優化環境、舉辦優質活動,圖為蘭潭音樂噴泉展演,吸引遊客駐足。
嘉義市大家長黃敏惠一貫的人文關懷,給市民帶來莫大希望,市府推動社會住宅與租屋補貼方案不遺餘力,至今已興建505戶社會住宅,包括西區「友忠好室」、「博愛安居」與東區吳鳳南路、芳安路交叉口社宅,另推動3.0版社會住宅包租代管,提升現有民間閒置房屋,激勵屋主釋出空屋資源進入租屋市場,攜手民間共同合作,創造房東、房客雙贏,實現居住平權。
嘉義市推動3.0版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讓房東與房客都能安心有保障,創造三贏。
在推動租屋補助上,已提供1505戶租金補貼,另有購置房屋利息補貼與修繕房屋利息補貼,協助減輕民眾住的負擔,讓市民住得起、租得起、買得起,「以城為家、已成為家」構築幸福嘉人與生活。
由政府出面鼓勵屋主釋出閒置空屋進入租屋市場,有效提升現有房屋使用率,並協助社會弱勢解決居住問題,攜手民間實現居住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