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澎湖海邊,除了陽光、沙灘、比基尼之外,讓人難以想像在這樣美麗的海邊,竟有來自十五國的海漂垃圾,因為全球洋流與風向的影響而漂流聚集。不忍看到潔淨的沙灘變成垃圾場,O2 Lab海漂實驗室在創辦人唐采伶的帶領下,召集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漂藝工隊」,定期舉辦淨灘活動、海洋環境保育講座,還將海洋廢棄物變身成藝術創作,也帶動了當地的海洋廢物美學復興。
海漂實驗室創辦人唐采伶(左一)常常帶著一群年輕志工於澎湖淨灘,舉辦了超過三百場淨攤活動。(圖/唐采伶提供)
用在地人觀點看海廢
組「海漂藝工隊」積極淨灘
海漂實驗室創辦人唐采伶是當地有名的奇女子,她原本在桃園當婚紗攝影師,常帶著準新人上山下海尋找美景,更因為拍攝工作和旅行,持續往返澎湖十多年。二○一五年,她因為職業倦怠而移居澎湖,從桃園跑到澎湖白沙鄉後寮遊客中心開起一家名為「O2 Travel」的明信片小賣店,當起澎湖島民,「那時候生意不好,沒客人時只能跑到旁邊的海邊散步,朝夕與海相處。」她說。
關掉遊客模式的濾鏡後,她發現澎湖的海看起來不太對勁,憂心地想著:「以前用攝影師的視角,看到的都是澎湖海景的美,到此長居後,每天關店後在海邊散步才發現海灘上好多海漂廢棄物,尤其十一月到二月時,因東北季風盛行,幾乎整個海邊都布滿寶特瓶和廢棄塑料,而當地人對海洋廢棄物雖然關心,但並無多餘時間與精力去淨灘。」
發現海廢問題嚴重後,唐采伶開始組織在地淨灘活動,不只和一群關心海洋環境的志工組成「海漂藝工隊」,也發揮攝影師的自身美學經驗,從海洋廢棄物中找藝術創作靈感,她說:「開始淨灘後才發現,其實很多海洋漂流的廢棄物,像是來自各國的玻璃酒瓶、浮球、塑膠碎片都很漂亮,可以做成紀念小藝品或海廢藝術作品,讓海廢有第二生命。」
她回想原本發起淨灘活動時,也曾遭當地鄉親不看好,唐采伶無奈表示:「他們會覺得,你這個外地人來這邊淨灘又搞藝術,只是三分鐘熱度,而且淨灘後義工們撿的大量垃圾也造成當地清潔隊的困擾,覺得我們增加他們收垃圾的工作量。」
所幸後來透過一次次的里民溝通與在地清潔隊的協調後,鄉親們也慢慢的加入團隊幫忙,甚至借用自家閒置的空地或車庫,給團隊當藝術創作與展示空間,淨灘的成員、規模,也從原來三、五人的小型周末淨灘,擴大到數十人的淨灘旅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