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有11位立委投入縣市長選戰,參選台北市長的蔣萬安10日宣布請辭立委,是本屆第一人。觀察過去案例,辭職參選是策略,但與勝敗卻無絕對關聯,如果在選情差距較大的情況下,候選人藉由請辭來強化氣勢,但有的是選情膠著時,有人以請辭展現決心,激化盤勢催票。
分析前兩屆的縣市長選舉,2018年藍綠同樣有11名立委參選,只有4人在選前倒數一個月陸續請辭,包括張麗善參選雲縣長、盧秀燕參選台中市長、姚文智及陳其邁及分別參選北、高市長,結果張、盧二人順利當選,陳、姚二人鎩羽而歸,上次縣市長選舉從立委轉戰成功、但選前未請辭的有黃偉哲(台南)、楊鎮浯(金門)及王惠美(彰化)。
2014年也有9位立委轉換跑道挑戰百里侯,僅綠營參選台中市長的林佳龍、參選彰化縣長的魏明谷兩人選前辭立委並順利當選,未請辭但勝選有潘孟安(屏東)、徐耀昌(苗栗)、林明溱(南投)。
今年11位藍綠白立委投入年底縣市長選戰,包括民進黨參選基隆的蔡適應、桃園的鄭運鵬、台中的蔡其昌、彰化的黃秀芳、雲林的劉建國、屏東的周春米、台東的劉櫂豪、民眾黨參選桃園的賴香伶、新竹市的高虹安,國民黨有參選台北市的蔣萬安、南投的許淑華。同為藍營的立委林為洲則是轉戰參選竹北市長。
從歷史來看,帶立委職參選縣市長及選前辭不辭,確實與能否勝選沒絕對關係。
候選人若來自行政機關,基於行政中立,向來都會提早請辭,例如參選台北市的前副市長黃珊珊、請辭部長參選北市的陳時中、請辭新竹市副市長參選市長的沈慧虹等人,立委大多數都是帶職參選。
立委轉戰不辭職原因很多,能以「做好為民服務」之名,爭取地方建設拉攏選民支持,選舉期間也不乏針對性質詢,拉抬聲勢或打擊對手,例如蔣萬安在立院質詢重點都是疫苗,項莊舞劍。
若候選人原是不分區立委,立委請辭則相對單純,可以遞補,上一屆選戰在選前請辭的張麗善跟陳其邁,當時都是不分區立委身分。
但若是區域立委請辭,得依《選罷法》規定,若所遺任期超過一年,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補選,由於遺缺恐淪為各方爭奪標的,反替選情增添變數,因此區域立委請辭、幾乎都在選戰最後關頭才出招。
今年台北市長三腳督選戰激烈,蔣萬安卻選在選前不到20天請辭立委,有人認為蔣在已經領先的狀態下,加強催票擴大領先幅度,也有人認為他想要藉此擺脫藍白糾纏,營造「棄保」氛圍。
但也有人解讀蔣請辭的策略,是因為與對手差距拉近,為展現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
時代力量前立委、現任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徐永明分析,蔣陣營拋出的辭立委,多少對對各黨帶職參選的候選人產生衝擊,因為民進黨很多立委帶職參選,若不隨之起舞,恐落對手口實,衝擊選情。
對民眾黨來說,在高虹安仍陷「助理費爭議」下,蔣的請辭不僅可能影響黃珊珊的台北市長選情,對新竹市的選情影響則是,高虹安在選戰最後關頭辭或不辭立委,恐難再止血。
原本被看好一直領先的國民黨南投縣長候選人許淑華,並未跟進蔣萬安請辭立委,也可看出選情並非真如外界預估的「那麼樂觀」。此外,其他五五波的選區如參選基隆的綠營立委蔡適應,或整合綠營地方勢力、後勢看漲的雲林劉建國等人是否會辭,「動」或「不動」,選戰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