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投書《聯合報》,以「公投問題攸關台灣經貿未來」為題提到,「如果台灣因為政治因素通過即將到來的萊豬公投,背棄豬肉進口自由化的承諾,從而對台灣與美國的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則將自然會有後果。」
台美關係來到史上最好的時候,從今年年中雙方恢復中斷5年之久的投資及貿易架構協定(TIFA)就可看出。這項從1994年就開始談判,每每都在美方無意願召開而不了了之,終於今年有所突破。在台灣史上最接近能敲開「國際經貿協定大門」的時刻,若因為萊豬公投而功虧一簣,實在是得不償失。
猶記得2014年,中韓簽下FTA(自由貿易協議),當時引起國人很大關注,包括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表示此FTA對台灣是警訊。當時,國內外所有重要媒體也都解析台灣加入世界經貿組織的「落後」,多數觀點都秉持「沒有加入,台灣將逐漸被邊緣化」的立場。
舉例來說,《天下雜誌》曾以封面故事「自由貿易真相解密」,提到台灣要以韓國為借鏡,正視台灣FTA問題。《遠見雜誌》也以「中韓FTA來襲,台灣玩完了嗎?」指出,「台灣會受很大的傷,流很久的血」。
當去年,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與其他東協十國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時,中國時報的社論談到「台灣國際貿易邊緣化的危機」。
《文茜世界財經週報》更是多次關心台灣區域整合問題。從專訪蕭萬長談「沒有自貿,台灣會成為什麼樣的國家」,到對RCEP的效應分析,陳文茜對台灣未能加入經貿組織憂心忡忡,曾直言:「台灣如果邊緣化,有的是要怪自己,因為自己對自由貿易不夠重視。」
隸屬於聯合報系的經濟日報,今年中有一篇社論「區域經濟整合,台灣企圖心在哪裡?」,此文結語「展望未來區域經濟整合仍將是主流,台灣若不急起直追,將會被下一波的區域經濟整合浪潮所淹沒。」
所有主流媒體都站在台灣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立場,而這次萊豬公投卻不見當初媒體的「積極度」,是因為認定萊豬跟經貿組織議題無關,還是萊豬真的有害國人健康?
我相信,理性媒體絕不會以「健康理由」反對萊豬進口,因為這是根本不存在議題,一來CPTPP的11個會員國都開放萊豬進口,再者,美豬進口會有產地標示,不想吃的民眾可以選擇不吃,何來健康疑慮?
那難道是認為萊豬公投與台灣加入國際經貿組織無關?從美台商會長的投書就知道,兩者必有關聯,萊豬公投若過了,勢必讓原本處境就很困難的台灣更加難上加難。過去疾呼要加入經貿組織的媒體,如今對萊豬的報導並不熱絡。為何昨是而今非?令人不解。
本文代表讀者個人意見。《今周刊》樂於提供平台,讓各界針對重要公共議題進行多元意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