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選舉委員會今(11)日舉行最後一輪公投意見說明會,針對第17案「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正方代表由提案人黃士修第五度親自上陣,反方代表由無黨籍台北市議員邱威傑(呱吉)上場。
黃士修從發電成本比較、環境影響評估、揭弊、建照到核廢料等議題出發,不僅反駁之前反方陣營觀點,並力陳核四廠已經花了3000億台幣的人民納稅錢,民進黨政府執政五年來又不想徹查,他不能坐視核四廠就這樣白白報廢,要有人負起法律責任。
邱威傑則從核四重啟需要經過安全分析、地質調查及環評等三大步驟指出,若根據正常程序,核四重啟還需要15年,遠高於反方代表聲稱的短短幾年,到時候「連顏寬恆都要當阿祖(曾祖父)了」,並強調不能把北台灣900萬人的安全當成賭注。
以下依序就正反雙方代表在各自兩次意見陳述中的發言,做擇要摘錄。
黃士修:去年核電成本超過天然氣 因核一、核二廠提早除役
黃士修在今天第一次發言中,反駁社會民主黨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之前說法時指出,對方說2020年核能發電成本是每度電1.95元,高於天然氣發電的1.91元,原因是核一廠及核二廠提前除役,縮短了(投資)攤提年限。
「(民國)105年核電成本是2.34元,因為反核團體要求把室外乾儲改室內,多花了300億元,一次攤提、全民付帳」。
他以三座核電廠、六部機組正常運作的2013及2014年為例提到,每度發電成本各為0.95元及0.96元,這還包括提撥後端基金做核廢料處理的0.17元。
黃士修也反駁,反核陣營聲稱在中午的光電發電量超過核電,「對,就那一個瞬間」。若沒有太陽光或風力就沒有電力,如今台灣要想取代核能或火力發電,需搭配儲能,「但人類科技還沒有發展出可以負擔城市規模的電池」。
呱吉:「不能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
邱威傑在第一次發言中指出,核四廠建照在去年12月到期。要重啟核四、再度申請建照,要經過以下三個步驟:
1.安全分析報告
他說明,當初核四廠申請建照是根據1996年的美國法規,如今法規大不相同,現在要申請就不可能照20多年前法規,「不然就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而台電估計這步驟就要兩年。
2. 重做地質調查
台電必須重做22個項目的地質調查,才能知道現在核四廠的地質風險有多大,是否需要重做耐震設計或補強,「這還要再五年」
3. 重做環境影響評估
當年核四廠是1991年做的環評,那時台灣的環評法規都還沒有在立法院通過,而且通過的並非環保署,而是並非環保專業的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後來原能會還被監察院糾正。
若根據正常程序,重新進行環保署認可的環評,「至少還要三年」。
邱威傑也說,「核四今天這麼多問題,就是因為趕著完工,一邊設計、一邊採購,才會搞得一團亂。」
「如果按照正常程序來,注重安全標準,就是要再15年才能做好,到時候顏寬恆都已經當阿祖了!」
黃士修:公投通過 才能徹查核四問題在哪
黃士修在第二次發言中主張,核四到底有沒有問題,「要公投通過才能徹查這座電廠」。如果公投沒通過,民進黨政府執政五年來也沒有徹查真相,3000億元蓋好的核電廠白白報廢,就沒有人負起法律責任。
他也說,「如果公投沒有過,核廢料就會一直留在新北市。只有公投通過,才能逼迫中央政府面對核廢料問題」。
黃士修還反駁反方代表對於建照的說法,「環評法1994年通過,核四環評是1991年通過,那1994年前所有建築的建照,都自動失效嗎?沒有啊,核四廠還是在1990年(代)蓋的」。
呱吉:若核四發生核災 撤離北台灣900萬人「是不可能的任務」
邱威傑在第二次發言,引用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的研究指出,核四廠位於台灣東北角,每年9月至隔年4月有東北季風,若發生核災導致輻射外洩,東北季風帶動的輻射影響範圍將擴及雙北、宜蘭、基隆及桃園,「有900萬人口,要撤離是不可能的任務」。
「若合併發生地震,要同時引導數百萬人撤離輻射地區,還要援救在房屋倒塌下的人,不是任何國家應變體系能做到的事。」
他也提到,輻射的影響不只是核災當下,還會跟著雨水進入土壤,長期汙染土壤及飲水。
「核四不只是科學問題,(若)要地方民眾接受核廢料,那就是政治問題,也是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