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盤克夏豬,長肉速度較慢,約需二五○天,一年約僅能養一.五次,相較一般豬隻半年即可上市來得慢,成本也因此較高,以當時商業豬場注重經濟效率而言,似乎背道而馳。「還沒打出名聲前,父親常說不合成本,但我覺得總要做了再說。」
當時許文騰一心想做出差異,便將腦筋動到飼料上,用巧克力、果醬、麥片等加入配方,讓肉質吃起來鮮甜具彈性、帶奶香等風味。「以動物營養角度思考呈現的味道,到現在還不斷嘗試。」
他不諱言,十幾年來試過的比率與原料不是百次算得完,且配方是浮動的,每次原料不盡相同;加上須人工拌料,光飼料成本就高出同業三成,同時,他堅持一天讓豬洗兩次澡。「豬缺乏汗腺,喜歡身上溼溼的散熱。」若沒水分,豬就會滾泥巴,產生異味。
有產品後,該如何推廣?「先攻下一個城池,就會陸續攻下其他。」許文騰先從地方上鐵板燒餐廳開始,因當時沒知名度,就一家家拜訪客戶、現場試吃。「一開始定位就想找飯店、知名餐廳等,若走一般餐廳就會先談價格、再談品質。」如今除了自營門市、西華飯店、喜來登飯店等都是固定合作對象。
為與宜蘭在地做連結,以噶瑪蘭為品牌名,許文騰的學弟、負責幫噶瑪蘭黑豚行銷的欣伯國際副總經理蔡嘉翔透露,目前已申請註冊噶瑪蘭黑豚商標,由許文騰與欣伯國際共同持有;對於市場競爭,表示因品質好,不擔心挑戰。
凌維廉回憶,多年前A CUT想試台灣豬,結果一試成主顧。「為維持高品質,即使每公斤從兩百元漲到四百元仍堅持採用。」形容其口感「只應天上有」。
據《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令規定,畜牧業者須提出廢水管理計畫,近年許文騰陸續向農會貸款、牧場獲利,共約三千多萬元投入豬舍、升級設備。「通過新的汙水處理設備進一步增加飼養頭數,與學校合作建置雲端系統等。」
目前宜陽牧場總頭數約為一五00頭,對於成功轉型,許文騰僅謙虛表示是在夾縫中不小心壯大起來,多年來每天維持凌晨三點起床作息,將每頭豬視若珍寶,小心呵護。
但國內法令與人才是挑戰,「以人力來說,其實不算缺工,而是卡在根本的教育問題。」且農牧相關科系的學生畢業後,較少選擇從事務農相關行業,因此許文騰積極培養技職體系出來的學生,更常與學校配合建教合作,牧場內設有教室能讓學生來觀摩、上課。
「希望宜陽牧場持續朝專業豬場發展,目前先專注在內銷。」對許文騰來說,除了持續精進、鑽研養豬產業,更將其視為責任,培育、鼓勵下一代。這座隱身在宜蘭冬山鄉的牧場,則以噶瑪蘭黑豚名號坐穩台灣豬肉精品地位。

綿羊豬先鋒》永隆牧場
創豬肉分級金字塔 養出豬界勞斯萊斯
全身咖啡色捲毛,乍看有如綿羊,這是彰化永隆牧場二○二○年發表台灣首次自行育成純種綿羊豬;三月更與蟬聯兩年《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薦》的一號糧倉合作舉辦貴族綿羊豬餐會,六十席瞬間秒殺;目前穩定供貨四家餐廳。
「近三年陸續加入太陽能、沼氣發電等,除了科技養殖、解決農作物問題外,更希望達到綠色循環。」在結合現代與復古的三合院中,永隆牧場第三代經營者張勝哲迫不及待地分享。
難以想像,眼前這位對養豬育種頗有心得的年輕人本無回鄉打算。頂著雙碩士學位的張勝哲,投身科技產業多年,直到二○○八年被公司調派至中國,讓他重新思考未來走向。
當時他花三個月蒐集資料,發現農業其實很需要加入科技來創新,於是他毅然決然回到彰化。「前五年,在牧場從頭學起,也在農委會、屏科大上課。」並分別在一二年就讀台灣大學科技農企業經營管理菁英班,開啟以胡蘿蔔為飼料契機;一五年創立花田囍彘品牌。
他強調,豬肉產品要做出差異化需要從品種、飼料、管理方式著手。
先看品種,「在科技業,習慣用數據說話。」張勝哲花兩年將數據輸入電腦,透過分析找出最適合牧場環境的母豬。「把生最多、抗病率佳等好基因留下。」再與產肉量高的公豬配種。目前牧場有LYD三品種白豬、高畜黑豬、盤克夏豬、綿羊豬四品種,總頭數約五千頭。
以一八年培育的綿羊豬來說,張勝哲直言:「以前就很想養,牠可說是豬界的勞斯萊斯。」找遍全台,才在新北金山的某觀光農場發現,經兩年飼養,二○年才成功。他坦言綿羊豬油脂含量高,未來會找產肉量高的品種配種。
張勝哲將綿羊豬、高畜黑豬或盤克夏豬等品種組合嘗試,「希望找出兼具繁殖與肉質、最適合台灣的豬種。」在他心中有個金字塔將豬肉分級:上層是綿羊豬、盤克夏,中層是高畜黑豬,下層則是LYD三品種白豬,透過飼養方式、價格、目標客群做出區隔。
飼料上,他曾用胡蘿蔔格外品飼養豬隻。「當時分實驗組與對照組,一個月後將豬肉送至中興大學檢測;發現豬肉裡含胡蘿蔔素,風味清甜。」也因此,他在豬隻上市前一至兩個月的預肥期,陸續使用地瓜、金針菇等格外品作為飼料,讓豬肉風味更加凸顯,「胡蘿蔔豬」、「金針菇豬」的名號不脛而走。
- 格外品:源於日文,指不符合市場規格,但品質無虞的農產品。
至於管理,他認為與其煩惱豬隻生病,不如從源頭降低染病機率。以他引以自豪的批次管理、統進統出為例:「傳統飼養將不同年齡、體型的豬隻混雜在同一畜舍,但這樣管理困難,且畜舍無法徹底清空消毒。」他將同年齡豬隻統一管理,工作單純化,做到一周專門接生、另一周專門配種,提升效率,避免水平與垂直感染。
而成立花田囍彘的初衷,是希望直接面對消費者,如今品牌在餐廳界中已小有名號,且價格是一般豬肉的二到三倍。「養豬業者多將豬隻運至屠宰場,無從知曉其自家豬肉風味與消費者反饋。」張勝哲回憶當時為嚐自家豬肉,遍尋屠宰場幫忙,最後是委託市場裡的肉販屠宰一頭來試吃。「第一次吃到自己養的胡蘿蔔豬,味道乾淨、有甜味。」
接著,他開始尋找合作屠宰場,「過程滿坎坷的,因花田是全台第一個做兩百克小包裝;且為避免交叉汙染,要求要最早屠宰。」約嘗試五家後,才找到如今穩定合作的雲林陞煇食品。
陞煇食品第二代、經理兼食品技師的曾俊凱回憶:「當時產線飽和,但其想推廣台灣豬特色與風味的理念,加上自己是二代,也想做改變,便答應。」
但如何與消費者溝通?「最早是舉辦一場餐會,每席三千元,一百個位子三天就賣完。」張勝哲以中、西式豬肉料理打響花田囍彘名號,並透過募資平台向消費者傳遞理念,擴大知名度。「目前與業者合作開發肉鬆、貢丸、風乾臘腸等加工品,希望將全豬利用。」
台大動科系教授林恩仲直言,牧場飼養一新品種相當困難。「若台灣先前未飼養(新品種),生長、抗病、繁殖等基本狀況都必須確認,市場需求更是一大挑戰。」他以綿羊豬為例,須從頭開始,避免近親配種也是困難點。
面對萊豬進口,張勝哲直言只有進步才能活下去,更透露,未來除了想開肉鋪,直接與消費者互動,更想把餅做大,與其他牧場合作,將成功的牧場經營模式推廣出去。「套一句流行語,就是要打國家隊。」

永隆牧場第三代經營者張勝哲自創品牌「花田囍彘」,第一線接觸消費者;傳遞全豬利用、循環經濟精神。(攝影/陳弘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