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28,58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489例本土個案及9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1例死亡。此外,今天一共新增61例邊境攔截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
為因應來勢洶洶的變種病毒,指揮中心宣布開放幼兒接種莫德納(Moderna)疫苗,以及「4族群」接種第四劑,並同時頒布相關接種建議。
猴痘病程最長21天,「3大傳播途徑」曝光
新冠疫情尚未平息,國際間又出現猴痘(monkeypox)疫情四處傳播,我國日前也有一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指揮中心不得不嚴陣以待。
疾管署預防醫學辦公室防疫醫師陳婉青說明,猴痘是人畜共通病毒,感染潛伏期約為5~21天,通常為6~13天,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極度倦怠、皮疹等。
確診患者會在發燒1至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通常從臉部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皮膚病灶出現後會依班疹、丘疹、水泡、膿包階段變化,最終結痂脫落,症狀可能持續14至21天。
面對來勢洶洶的猴痘疫情,民眾是否有必要接種相關疫苗?陳婉青表示,目前國際間仍不建議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建議高暴露風險職業或高感染風險之密切接觸者可接種疫苗。
此外,確診猴痘的大多數病患並不需要特殊治療,必要時可提供輸液治療與維持營養等支持性療法,以減輕症狀和併發症,目前已有數種藥物可用於治療,但僅建議嚴重病患或免疫低下者使用。
疾管署將猴痘列為台灣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牛痘(天花)疫苗對猴痘有預防效果。由於台灣光復初期天花曾經嚴重流行,政府自1945年起進行全國民眾牛痘接種,然而自1955年起,台灣未曾再有天花病例,因此自1979年起即停止接種,1979年以後出生的民眾均未接種。
▲卡介苗疤多在左上臂三角肌中央,疤痕較小
▲天花痘疤較大,多會呈輻射狀,大多數有2痘疤,也有接種在大腿外側
由於指揮官陳時中今日仍不見其出席記者會,有媒體問及,陳時中是否在為台北市長選戰做準備?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指揮官未出席防疫記者會是因為目前疫情穩定下降,且衛福部也有其他業務待處理。
儘管陳時中沒有露面,莊人祥強調,他還是會以視訊方式主持內部活動,頻率沒有減少,跟以往一樣都會參加,且會議中也從來沒提其他事項,都以指揮中心業務為主。
6個月-5歲幼兒接種莫德納 4對象開放打第4劑
莊人祥表示,經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中決議,6個月至5歲幼童接種莫德納疫苗,建議接種兩劑基礎劑,且間隔4~8周以上。
5~11歲兒童方面,對於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且病情穩定者,建議接種基礎加強劑(與第二劑間隔28天後接種),對於完整接種基礎劑對象,建議於滿5個月(150天)後,可接種第三劑追加劑。
此外,ACIP也針對「機場港埠、居家檢疫、航空機組員及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等4族群提供第四劑(第2次追加劑)接種,ACIP建議與第一次追加劑間隔5個月以上。
兒童也有長新冠風險?羅一鈞:統計兒少僅38例,發生率低於成人
「長新冠」不僅會在染疫過的成人身上出現,據國外案例顯示,長新冠有5%的機率也會發生在孩童身上,即使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引起。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截至今日統計,一共有67家醫療院所染疫者康復門診有收治長新冠患者1447人,其中,0-5歲2人、6-10歲7位、11-15歲5位、16-20歲24位,以兒少收案來看僅佔38人;他說明,兒童長新冠大概只有5%的發生率,成人估計會有18%,兒童發生率明顯遠低於成人。
不過,羅一鈞表示,針對兒童的長新冠症狀,「可能是關於神經系統或是心肺相關後遺症,可在門診做後續追蹤。」